眩晕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眩晕频作防中风,肝阳偏亢要注重。生活规律调情志,镇肝熄风可收功。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眩晕。轻者转瞬即逝,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甚则导至晕厥。

眩晕发生的原因很多,与肝、肾、心、脑、冲任脉的阴阳盛衰的关系最大。多数为虚症。《内经》认为:“精虚则眩”,“肾虚则头重身摇”,“脑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此外,还有“无痰不眩”,“无火不晕”之说,等等。

眩晕与中风,属中医分类学上的风门。中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眩晕是其主要特征。常见头痛、失眠、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肝风内动的表现。中风与肝风同属肝风内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肝风病轻,中风病重。肝风可出现头痛眩晕、肢麻、失眠等症;中风主要特点是发病急骤,突然晕倒,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偏瘫的严重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眩晕的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结果。这个过程可以从中风病例的病史中得到验证。朱丹溪曾经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的论点,提示眩晕是中风的先兆,中风是眩晕的后果。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且有随人们寿命的延长而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当前防治老年病的一项重要课题。古人早已认识到眩晕是中风的先兆,这点非常重要,表明中风可以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注意和治疗眩晕。这是祖国医学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当积极继承并加以发扬。

既然要早期注意和治疗眩晕,就应了解眩晕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阴虚阳亢,内热生风,风水犯上,心乱神昏,甚至晕倒。

(二)气虚血弱,肾元不固,经脉郁阻,虚阳内动,重者挟痰、挟火,心神受扰,发为眩晕。

(三)七情刺激,恼怒伤肝,肝阳暴张,引动心火,致使气血逆乱,上犯清窍。

(四)高梁厚味,久而湿郁生痰,痰湿化热,火旺犯上。

以上几种类型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而其根本机理,归纳起来,不外肝肾阴虚,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景岳全书》说的明白:“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馈。”叶天士在《临症指南》中说:“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失所养,故肝阳偏亢。”进一步阐明了眩晕的机理。

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平人手指麻术,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清志。”这对防治眩晕,减少中风发病率,至关重耍。故防治措施,首先要从生活规律,思想情绪,限制饮食,戒绝烟酒等方面着手,避免生活无节制,气血耗损,阴阳失调,进一步出现“卒然仆倒”的中风严重证候。因此,必须把预防放在首要位置。

眩晕的辨证,须分清标本虚实。本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有风火痰之别。治疗原则,本虚者应滋阴填精,补益气血;标实者应熄风潜阳,除湿涤痰;虚实挟杂者,或养阴平肝清热,或健脾和中豁痰。

临床见证,肝阳偏亢者,眩晕时作,情绪易于激动,耳鸣,口苦,多梦少寐,面时潮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可用天麻钩藤饮为主治疗,以熄风潜阳,滋养肝肾。

肾阴虚者,眩晕头空,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眠差,遗精,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为主,以滋补肾阴。

心脾两虚者,眩晕神衰,心悸,面色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用归脾汤为主,以补益心脾。

痰浊中阻者,眩晕阵作,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弦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以祛痰化浊。

张锡纯主张用镇肝熄风汤作为治疗本病的主方。他认为眩晕是由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强调要区别于外风,反对用祛风药发表,不然,将使脏腑之血随发表之药上升,造成脑充血而不可救药。作者在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按照镇肝熄风汤意,化裁应用,每可获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张氏见解颇有独到之处,为治疗肝风眩晕提供了良好范例。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黄甘遂合用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

    水蓄可以导致血行阻滞,血瘀亦可影响水液分布运行,“水阻则血不行,血不利则为水”。水与血相互影响,相互瘀结,如水蛊、血蛊相当于肝硬化之腹水,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腹部膨隆,见青紫筋…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法】补肾助脾,养血益气。【方名】健脾益肾汤。【组成】何首乌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25克,枸杞子25克,黄芪25克,当归15克,阿胶…

  • 小儿腹泻偏方4

    嫩高粱霉治小儿腹泻药物:嫩高粱霉4-5个。用法:在高粱吐穗时取其刚生长出来的嫩乌霉。用水洗净吃。

  • 心肝血虚,下元不足,虚风上扰证的中医治疗医案

    王某,女,50岁,成都军区干部。初诊:1980年12月15日。自诉1年多来,常感头昏眩,发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目,卧床不起,起则剧吐,天旋地转。平时十指至手腕发麻颤抖,肢凉,阵感心悸…

  • 中医治疗痰饮咳喘的方剂

      1.麻银定喘汤方歌 哮喘痰饮有便方,二钱甘草与麻黄。银杏去壳用五个,煎汤温服转平康。 注:此方以麻黄6克 甘草6克 银杏去壳5个 合煎服之。   2.痰饮咳喘简便方歌 痰饮咳喘…

  • 麦门冬汤加味治疗胃阴虚,胃脘痛,胃粘膜溃疡受损

    胃阴不足虚火生,胃脘痛甚在空腹。口干欲饮手足热,嘈杂纳少便燥干。脉象细数舌光红,心悸寐少发慌乱。益胃养阴清虚热,加味麦门麦沙参。半夏石斛甘大枣,竹茹花粉梗枣仁。 麦门冬汤加味:麦门…

  • 乳腺癌的治疗方3

    全蝎6克,蜈蚣2条,核桃4个。将核桃一开两半,一半去仁,将两药放人再将另一半对合捆住,放火上烧之冒过青烟为度研末,分2次服,黄酒送下,每日2次。本方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 厌食方三

    锅焦(炒黄)、莲肉各120克。将莲肉去心,蒸熟后,干燥,与锅焦共为细面,每次3—5匙,加白糖,开水调匀温服,日3次。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 治疗脱发的偏方11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 小儿损伤脾胃,高热咳嗽,恶心呕吐的治疗验方

    宿食停滞感外邪,高热咳嗽躁不宁。恶心呕吐食减退,腹胀仰卧苔黄腻。便有不化食奶瓣,脉象滑数实有力。清热化滞芩芥穗,知母石膏鲜芦根。麦芽楂曲莱菔炒,藿香陈半板兰根。 方药: 芥穗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