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草

【中文名】:灯心草(《开宝本草》)

【类别】: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

【植物形态】灯心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缘。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产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化学成分】茎髓含纤维、脂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甘淡,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主治秘诀》云:辛甘。"

③《伤寒蕴要》:"淡,平。"

④《本草从新》:"甘淡,微寒。"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太阳、默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㈠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㈡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瑞香叶

    瑞香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瑞香花"条。 【功用主治】治疮疡,痛风。 ①《岭南采药录》:"治疮疡,捣烂敷之。" ②《现代实用中药》:"鲜叶…

  • 马蔺子_马蔺子可以制作成胶囊吗_肠胃不好食用马蔺子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蠡实、荔实、马楝子、马莲子、马帚子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血定痛。主黄疸;淋浊;小便不利;肠痈;虫积;虐疾;风湿痛;喉痹;牙痛;吐血;衄血;…

  • 牛膝_牛膝的功效与作用_牛膝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

  • 南蛇?苗

    南蛇?苗(《南宁市药物志气》) 【来源】为豆科植物南蛇?的苗,植物形态详"苦石莲"条。 【采集】夏、秋季采。 【性味】《陆川本草》:"苦,寒。" 【功用主治】泻热,去瘀解毒。治风热…

  • 石香葇

    石香葇(《四声本草》) 【异名】石苏(《开宝本草》),蚊子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石艾,独行千里(《陆川本草》),青香薷(《中药志》),五香草(《杭州药植志》),细叶香薷(《湖…

  • 鲤鱼脑

    鲤鱼脑(《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脑,动物形态详"鲤鱼"条。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类等,此外,每100克新鲜脑组织含维生素C8.30毫克。 【性味…

  • 甘蔗_甘蔗糖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 甘蔗治疗感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薯蔗、干蔗、接肠草、竿蔗、糖梗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主烦热;消渴;呕哕反胃;虚热咳嗽;大便燥结;痈疽疮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

  • 母猪藤

    母猪藤(《陕西中草药》) 【异名】过路边、蜈蚣藤。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茎叶。 【植物形态】母猪藤蔓生草本。枝光滑或微被短柔毛,具叉状分歧卷须。掌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

  • 阿尔泰紫菀

    阿尔泰紫菀(《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植物形态】阿尔泰狗娃花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短毛。叶互生,排列稠密,线状倒披针形或线形,…

  • 牛尾菜

    牛尾菜(《广西草药》) 【异名】马尾伸根、过江蕨,老龙须(《江西草药》),金刚豆藤(《贵州草药》),草菝葜、大伸筋草(《陕西中草药》),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