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草

【中文名】:灯心草(《开宝本草》)

【类别】: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

【植物形态】灯心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缘。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产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化学成分】茎髓含纤维、脂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甘淡,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主治秘诀》云:辛甘。"

③《伤寒蕴要》:"淡,平。"

④《本草从新》:"甘淡,微寒。"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太阳、默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㈠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㈡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指甲花叶

    指甲花叶(《国药提要》)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叶。 【植物形态】指甲花(《南方草木状》),又名:散沫花(《南方草木状》),番桂、柴指甲。灌木,高3~6米。茎圆柱形,分枝甚…

  • 蒌蒿_蒌蒿可以入药吗_蒌蒿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艹闾)蒿、芦蒿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利膈开胃。主食俗不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蒌蒿的全草。 原形态:蒌蒿,多年生草本,高60-150c…

  • 桑鳸

    桑鳸(汪颖《食物本草》) 【异名】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 【来源】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 【动物形态】黑头蜡嘴雀体长20余厘米…

  • 草血竭

    草血竭(《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草》整理本),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四川中药志》)…

  • 大叶白纸扇_大叶白纸扇的毒性大不大_大叶白纸扇的调理效果怎么样

    基础信息 别名:黐花、大叶靛青、山膏药、惊风草、鸡母樵、铁尺树、白纸扇、臭叶树、合叶通草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暑利湿。主感冒;中暑高热;咽喉肿痛;痢疾;泄泻;…

  • 虎筋

    虎筋(《泉州本草》)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脚筋。动物形态详"虎骨"条。 【功用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炖鸡食。

  • 獾油_獾油的功效_獾油的用量

    基础信息 别名:獾子油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肤生肌;解毒消肿。主中气不足;子宫脱垂;贫血;胃溃疡;半身不遂;关节疼痛;皮肤皲裂;痔疮;疳疮;痊癣;白秃;烧烫伤;…

  • 野鸦椿根

    野鸦椿根(《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野鸦椿子"条。 【采集】9~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无…

  • 苦条根

    苦条根(《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苦条的根,植物形态详"苦条"条。 【采集】夏、秋采取。 【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利水通淋。治…

  • 佛葵_佛葵的用法用量_佛葵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锈草、排草叶、钮扣子、红莲草、白莲草、珍珠菜、红丝线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痈肿疮毒;鼻疮;耳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单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