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方剂

消渴阴伤仔细瞧,临床所见分三消。上肺下肾中脾胃,审证求因效更高。

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或尿甜为特征的病证。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历代医学文献,对本证论述颇详。《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对消渴的临床特点已有进一步的认识。宋代以后,将本病依三多症状之轻重不同分上、中、下三消。热伤肺阴,则津液干枯,不能敷布,故多饮而烦渴不止,谓之上消;热伤胃阴,则胃火炽盛而善饥多食,肌肉消瘦,谓之中消;热伤肾阴,则肾阴不足,精气亏虚,固摄无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尿如脂膏或发甜,谓之下消。

从本证的临床特点看,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三消症状者相合。

消渴的病因除与体质因素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过食甘美体肥而致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肉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嗜酒致消渴,如《千金方》云:“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

(3)精神因素诱发消渴,《河间六书》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灵枢·五变》篇云:“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为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而致消渴。

(4)房室不节,精虚肾燥,发为消渴,如《诸病源候论》云:“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致水液,故随饮小便。”

本病发病因素多是综合的,尤其是嗜酒、喜食甘美和精神紧张过度三者综合发病者为多。

消渴的病机,不论七情、房劳、厚味、饮酒等因素,其致成消渴的病机均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伤肺、脾(胃)、肾诸脏。临床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有热在肺、胃、肾三脏之别,推其病理,均为阴虚火旺。病本在肾,因为肾藏精、主水,为全身阴液的根本。

作者治消渴,从益气养阴着手,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并创制了活血化瘀法,临床常取得很好的疗效。

消渴患者,气阴两伤非常多见,作者自研降糖基本方: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生熟地各15克、茯苓3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牡蛎30克。本方以增液汤、生脉散及作者常用的降糖对药合方而成。方中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一气一阴,一脾一肾,苍术健脾,玄参滋肾,黄芪补脾,山药益肾,从先后天二脏着手扶正培本。葛根配丹参,活血化瘀,去瘀生新。增液汤以麦冬、生地、玄参养肺、胃、肾三脏之阴,清上、中、下三焦之燥热。生脉散以党参、麦冬、五味子养肺胃之气阴,敛肺脾之津液。全方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敛气固精,健脾祛湿,补中有消,滋补而不腻,使燥热清,气阴复,恢复肺、脾、肾诸脏功能,使水谷运化正常,三消症状自愈。

消渴病久,多见血瘀之症,应以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作者自拟降糖活血方: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生熟地各15克、木香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赤白芍各15克。此方在益气养阴、培补脾肾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调气活血,祛瘀生新,用于消渴兼有血瘀征象者每每取效。

消渴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避免过度精神紧张,节制性欲。饮食方面,不可过饱,一般以适量米类,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为宜。禁忌辛辣刺激之品。《儒门事亲·三消之源当从火断》篇指出:“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这些见解,确有其实际意义,足资参考。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21

    粳米100克,鹿角胶15克。粳米煮粥,粥熟后加鹿角胶,姜米、精盐少许,食用3—5天为1疗程;本方主治不孕症。

  • 吐血、呕血、咳血的中医治疗验方

      1.吐血、咳血单方歌 三因留下一验方,吐血咳血有专长。一钱黄丹为细末,冷开水吞止血强。 注:此方对曾用凉血止涩药无效者,颇效。   2.咯、咳、吐血简便方歌 咯吐咳血有便方,鲜…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甘草的副作用与禁忌

    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很多别名,美草、蜜甘、蜜草、粉草、甜草等,都与甘草味道甘甜有关。此外,甘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别名——国老,因为它本身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 入药方中对一…

  • 丹毒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

  • 喻氏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肺肾阴亏,肺胃燥热之证

    刘某,男,40岁,技术员。初诊:1981年1月5日。患者身体素壮,1977年因偶感风寒,咳嗽连作,经月不愈,痰液黏稠难以咯出,白日甚而夜晚入眠即止,遇冷则加剧。自服牛黄解毒丸和上清…

  • 肾脏病验方

    1.上午九点吃下杨桃1粒,粘甘草粉,渣不可吞下。下午五点吃下水蜜桃1粒。晚上九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连续服用10天,其功效如神。2.上午九点吃下葡萄20粒,粘甘草粉。下午五…

  • 小建中汤立方意义,治疗范围,诸家经验谈

    桂枝汤证而有贫血虚弱,腹拘挛者,加饴糖。——《伤寒论》、《金匮》 【组成】桂枝、生姜、大枣各5.5克,甘草3.5克,芍药11克,胶饴12克。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加胶饴溶之…

  • 当归芍药散和小建中汤在妇科病的运用

    当归芍药散首见于《金匮要略》,原书中运用于妊娠腹痛及妇人腹痛。“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与“妇人腹中多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魏念庭曰:“妊娠腹中疞痛,血气虚阻,主以当…

  • 《妙用偏方秘方》

    内容简介中国医学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尤其是一些民间偏方秘方,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人们发现许多简单实用的药方,但是,有很多未能公布于世!主要…

  • 肛窦炎方二消炎栓

    方名:消炎栓【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消肿,利湿解毒。主治肛窦炎、溃疡性直肠炎以及痔术后消炎。【处方组成】川连15克、黄柏30克、明矾6克、儿茶30克、血竭9克、没药9克、仙鹤草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