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席弘赋(针灸大全)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尤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

  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拈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

  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名最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九刺应九变论

      歧伯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腧也。二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者,刺小络血脉也。五曰分刺者,刺分肉…

  • 卷三·针法歌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   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   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   次提针向病,针…

  • 卷五·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

  • 卷一·刺疟论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   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

  • 卷八·伤寒门

      身热头疼: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洒淅恶寒,寒栗鼓颔:鱼际。   身热:陷谷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寒热:风池少海鱼…

  • 卷九·名医治法(聚英)

      疮毒   《原病式》曰:“凡人初觉发背,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用湿纸复其上,立候之,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取大蒜切成片,如三铜钱厚,安于头上,用大艾炷灸三壮,即换一蒜片…

  • 卷六·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 卷五·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

  • 卷五·八法歌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按灵龟飞腾图有二,人莫适从,今取其效验者录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