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胸背胁门

  胸满:经渠阳溪后溪三间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

  胸痹:太渊。

  胸膊闷:肩井。

  胸胁痛:天井支沟间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阳辅。

  胸中澹:间使。

  胸满支肿:内关膈俞。

  胸胁满引腹:下廉丘墟侠溪肾俞。

  胸烦:期门。

  胸中寒:膻中。

  肩背酸疼:风门肩井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

  心胸痛:曲泽内关大陵。

  胸满血膨有积块,霍乱肠鸣,善噫:三里期门(向外刺二寸,不补不泻)。

  胁满:章门。

  胁痛:阳谷腕骨支沟膈俞申脉。

  缺盆肿:太渊商阳足临泣。

  胁与脊引:肝俞。

  背膊项急:大椎。

  腰背强直,不能动侧:腰俞肺俞。

  腰脊痛楚:委中复溜。

  腰背伛偻:风池肺俞。

  背拘急:经渠。

  肩背相引:二间商阳委中昆仑。

  偏胁背痛痹:鱼际委中。

  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

  脊膂强痛:委中。

  腰背牵疼难转:天牖风池合谷昆仑脊。

  内牵疼不能屈伸:合谷复溜昆仑。

  脊强浑身痛,不能转侧:哑门。

  胸连胁痛:期门(先针)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肩痹痛:肩髎天井曲池阳谷关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5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头面门

      头痛:百会上星风府风池攒竹丝竹空小海阳溪大陵后溪合谷腕骨中冲中渚昆仑阳陵。   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头偏痛:头维。   脑泻:顖会通谷。   头风:上星前顶…

  • 卷二·席弘赋(针灸大全)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

  • 卷三·针内障要歌

      内障金针针了时,医师治法要精微。绵包黑豆如球子,眼上安排慢熨之。   头边镇枕须平稳,仰卧三朝莫厌迟。封后或然微有痛,脑风摔动莫狐疑。   或针或熨依前法,痛极仍将火熨宜。盐白…

  • 卷八·疟疾门

      疟疾:百会经渠前谷。   温疟:中脘大椎。痎疟:腰俞。   疟疾发寒热:合谷液门商阳。   痰疟寒热:后溪合谷。   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头痛:腕骨。   寒疟:三间…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

  • 卷九·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法;灸小肠疝气穴法;灸肠风下血法

      取灸心气法   先将长草一条,比男左女右手掌内大拇指根横纹量起。至甲内止,以墨点记;次比盐指、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点定,别用秆草一条,与前所量草般齐,…

  • 卷九·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艾叶《医统》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

  • 卷三·行针总要歌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

  • 卷一·刺要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歧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

  • 卷一·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歧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大风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