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荚壳

蚕豆荚壳
(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蚕豆黑壳(《纲目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荚壳,植物形态详"蚕豆"条。

【化学成分】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也含甘油酸。参见"蚕豆茎"条。

【药理作用】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

【功用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烧灰涂天泡疮。"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一切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制成散剂。外用:炒炭研细调敷。

【选方】①治天泡疮:蚕豆黑壳,烧灰存性,研末,加枯矾少许,菜油调敷。(《纲目拾遗》)

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止血
对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等,均有疗效。㈠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中、小量咯血。㈡散剂:将蚕豆荚煎剂过滤、浓缩,加热干燥后研粉。日服3次,每次0.5克。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用。㈢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用于肺结核咯血。也可用消毒纱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8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鸡肫草_鸡肫草的功效_鸡肫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白侧耳、水侧耳、鸡眼草、黄梅花草、韦氏苍耳七、肥猪草、铜钱草、白侧耳草、荞麦草、疔疮草 性味: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补肺止咳;止血;利湿。主主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

  • 博落回_博落回的功效和作用_博落回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筒杆、滚地龙、山号简、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三钱三、号桐树、翻牛白、狮子爪、通大海、泡通珠、边天蒿、通天大黄、土…

  • 百部—对叶百部

    【中文名】:百部—对叶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TuberSiemonaRoot【别名】: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

  • 蒙自虎耳草

    蒙自虎耳草(《红河中草药》) 【异名】岩耳巴、反背红、红岩草、心叶蒙自虎耳草、大虎耳草。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蒙自虎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蒙自虎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基生叶具长…

  • 油菜子油

    油菜子油(《纲目》) 【异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 【来源】为油菜子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芸薹"条。 【功用主治】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 《本经逢原…

  • 水蛭

    水蛭(《本经》) 【异名】蛭蝚、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

  • 人中黄_人中黄的副作用_人中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甘草黄、甘中黄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甘草末置竹币筒…

  • 山乌桕叶

    山乌桕叶(《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大戟科植物山乌桕,植物形态详"山乌桕根"条。 【采集】夏、秋采收。 【功用主治】治毒蛇咬伤,痈肿。 【选方】①治毒蛇咬伤:山乌桕叶、紫背金…

  • 玉蜀黍_玉蜀黍可以入药吗_玉蜀黍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米、玉麦、王蜀秫、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苞…

  • 毛?枝叶

    毛?枝叶(《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毛?的枝叶。 【植物形态】毛?,又名:红零子、红梗山茱萸、癞树、八树。落叶乔木,高达12米。小枝幼时被毛。叶对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