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蛇

白线蛇
(《东北动物药》)

【异名】白脊蛇、黄脊蛇。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的全体。

【动物形态】黄脊游蛇
体长约80厘米。体背呈绿褐色;有一条明显的黄白色纵走带;自头部额鳞的前端起直达尾端。上唇鳞8片,偶为7片或9片;眼前鳞2片,偶为1片;服后鳞2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3片或2片。体鳞光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尾下鳞90~99。
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

【采集】夏、秋季捕捉,去内脏,晒干。

【功用主治】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选方】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一条,白酒一斤。置瓶内,浸一月即成,每次饮一盅,日服二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0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荸荠

    荸荠(《日用本草》) 【异名】芍、凫茈(《尔雅》),葃菇、水芋、乌芋(《广雅》),乌茨(陶弘景),凫茨(孟诜),葧脐(《本草衍义》),黑山棱(《博济方》),地栗(《通志》),铁葧脐…

  • 陈壶卢瓢_陈壶卢瓢的功效和作用_陈壶卢瓢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旧壶卢瓢、破瓢、败瓢、败瓠、葫芦壳、葫芦瓢、陈瓠壳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膨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瓠瓜和小葫芦…

  • 小丁香

    小丁香(《云南中草药》) 【异名】小万年青、蓝花地丁(《云南中草药选》),紫花地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小远志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远志多年生草本,高1…

  • 麦奴

    麦奴(《本草拾遗》) 【异名】小麦黑敦(《补缺肘后方》),小麦奴(《纲目》),鬼麦、霉麦(江苏)。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果穗感染了黑粉科真菌麦散黑粉所产生的菌瘿。 【性味】《得…

  • 九节菖蒲

    九节菖蒲(《中药志》) 【别名】九节离(《河南中药手册》),小菖蒲、外菖蒲、京玄参(《中药志》),节菖蒲(《中药材手册》),京菖蒲(《药材学》),鸡爪莲(《陕西中药志》)。 【来源…

  • 马鞍藤根

    马鞍藤根(《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植物形态详"马鞍藤"条。 【功用主治】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

  • 茶子_茶子的副作用_茶子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茶实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降火消痰平喘。主痰热喘嗽;头脑鸣响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

  • 海带

    海带(《嘉祐本草》) 【异名】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 【来源】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叶藻(《本草拾遗》)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茎横卧,白色肥厚;茎在基部…

  • 刺藦苓草

    刺藦苓草(《新医学杂志》(9):31,1973) 【异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 【植物形态】刺藦…

  • 驼乳

    驼乳(《饮膳正要》)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 【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 ②《纲目》:"甘,冷,无毒。" 【功用主治】《饮膳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