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暗头旋晕眩称,病前无兆陡来临。耳鸣眼震翻腾呕,伐木消痰作指针。

眩晕,指目花头晕并见而言;耳性眩晕,则专指内耳疾患所致特殊的眩晕,症见头晕旋转,突然发作,且有一侧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眼球震颤,轻者片刻缓解,重则数日方休。《医林绳墨·眩运》卷三称“真眩运”,以示与一般眩晕有别,实则相当于“美尼尔氏病”。

探求眩晕之机理,可引三段名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张景岳称:“无虚不作眩”。三者综合,其说即圆。

临床常见者,大体可分五类。肝火上扰者,眩晕遇怒辄发,耳中高调轰鸣,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清肝泻火,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

痰浊中阻或痰饮内停者,眩晕轻缓,病程较长,呕吐痰涎甚多,舌苔白腻,脉多濡滑,治宜化痰熄风,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虚亏者,眩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听力不聪,失眠倦怠,舌有齿印,脉细而弱,治宜益气养血,代表方如归脾汤;

若兼阳虚,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则加附、桂以温脾肾之阳;

阴虚火炎者,眩晕而伴心烦少寐,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来细数,治宜滋阴降火,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之类。临床证型夹杂尤多,尚须灵活机变选方。

另有一验方,由五味子、当归、山药、酸枣仁各12克,龙眼肉7个组成,上述各种证型,只要舌苔不甚腐腻,皆可服用,发作时服,取效甚捷;缓解期服,则能预防。此方曾于《新中医药)发表(1955年3月,干祖望),现由上海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制成“五味子合剂”,广泛应用。

耳性眩晕,多时作时休,数月不发,尚难言痊,仅称缓解,故此病之护理与预防至为重要。对发病患者,宜置安静环境休息,避免声、光刺激,且控制饮水、食盐,唯恐水饮上犯清窍。缓解之后,除针对病因加强预防之外,可配合应用健脾助运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主升发清阳,清阳升则浊阴降,耳窍空清而能司平衡。若眩晕因痰饮上犯而作者,此法更为重要,亦如华云岫所说:“饮食不失其度,运化不停其机,何痰饮之有?”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1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湿疹散

    湿疹散:黄柏30g,冰片20g,青黛粉20g,苍术5g,白矾10g,石膏10Og。将黄柏、苍术洗净泥土及杂质,烤干后共细粉,白矾、石膏用火烧透后研成粉末。将青黛、冰片制成粉未,各药…

  • 增白方五

    荜豆面、白芷、青木香、甘松香、零陵香、藿香各60克,冬瓜子、瓜蒌仁各120克。将药捣筛,用如常法(即以此药洗面)。本方可令面光润洁白。

  • 《应考宝典:方剂学速记》

    《应考宝典:方剂学速记》目的在于提高考生的方剂理论水平和应试能力。可供中医院校的本科生、函授生、专科生、研究生及自学考试者学习和复习、迎考之用;也可供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各类相关人员如…

  • 温经汤的组成,方歌,加减运用

    温经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川芎二两(6g) 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去心,二两…

  • 名老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

    张某,男,66岁,省财政厅干部。初诊:1980年3月12日。患者素有肺心病史,每值冬季即咳喘,今冬尤剧,在某医院已住院治疗2个月,病势未缓(已下病危通知)。目前咳嗽喘急,胸闷心悸,…

  •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二

    龙眼:可治很多病。

  •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肠胃湿热导致的荨麻疹

    皮疹瘙痒伴腹疼,饮食不节肠寄虫。苔腻或黄脉滑数,祛风泄热兼杀虫。防风通圣加减用,苍术苦参栀荆防。山楂神曲熟军草,地肤苦楝花槟榔。 方药: 防风通圣散加减: 荆芥9g 防风9g 栀子…

  • 陈伯咸老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子

    陈伯咸 (1917~1997),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北通县人。曾任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一生视中医事业如生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兼专妇、儿科,尤其对肝病有…

  • 济生桔梗汤加减治疗肺脓肿

    肺脓肿到恢复期,邪毒虽衰正亦虚。咳嗽减轻脓痰少,身热渐退气阴亏。自汗盗汗烦短气,口燥咽干细数脉。扶正祛邪益气阴,济生桔梗加减宜。桔梗枳壳瓜蒌贝,葶苈苡仁桑白芨。黄芪当归知母杏,百合…

  • 干艾叶治排便不畅

    把干艾叶洗净放入茶杯,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如怕苦可适当放点糖,一天冲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