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中文名】白薇(《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葞、春草(《尔雅,),芒草(《尔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经集注》),白幕、薇草、骨美(《别录》),龙胆白薇(《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萝蘑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

【植物形态】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牛角胆草、苦胆草、羊奶子、山烟、百荡草、老龙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节节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

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采集】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6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长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的1/3。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①《雷公饱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巳至申,出用。"

②《纲目》:"酒洗用。"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大寒,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咸,气温,无毒。"

④《本草备要》:"苦咸,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①《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②《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疗惊邪,风狂,庢病。"

④《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虚烦。"

⑥《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

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选方】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白薇三钱,葎草果实三钱,地骨皮四钱,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⑨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⑾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2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牛髓

    牛髓(《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别录》:"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润肺,补肾…

  • 萼果香薷

    萼果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 【植物形态】萼果香薷一年生草本,高10~5…

  • 桑椹子_桑椹子是中药吗_桑椹子使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 性味: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

  • 素馨花_素馨花治什么病_素馨花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耶悉茗花、野悉蜜、玉芙蓉、素馨针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脘腹作痛;下痢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素馨…

  • 草果_草果的功效与作用_草果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温中祛痰截疟。主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胞膈痞满;泄泻泻;下痢;疟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

  • 野黄皮

    野黄皮(《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的叶及根。 【植…

  • 苦豆子

    苦豆子(《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布亚(维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及种子。 【植物形态】苦豆子灌木。枝多成帚状,密被灰色伏绢状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5~…

  • 山猫儿

    山猫儿(《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碟碟草(《质问本草》),桔梗兰(《中国植物图鉴》),老鼠砒、家鼠草(《福建民间草药》),铰剪王(《陆川本草》),山交剪、天蒜(《广西中药志》),…

  • 小大黄_小大黄可以食用吗_小大黄有什么用药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生长…

  • 海鹞鱼齿

    海鹞鱼齿(《本草拾遗》) 【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动物形态详"海鹞鱼"条。 【性味】《本草拾遗》:"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主瘴疟,烧令黑,末,服二钱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