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2g 生甘草3g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病案】李某某,女,52岁,1997年月12月3日初诊。主诉:右侧肩关节疼痛1年多,加重1月余。现病史:一年前秋季淋雨后未能及时更衣,后渐觉右侧肩部疼痛,右上肢活动受限。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经局部封闭,及针灸治疗,初时疼痛缓解,以后疗效渐不明显,近日疼痛加剧。现症:右侧肩关节酸麻冰冷,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得热痛减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略暗,舌苔薄白,脉沉细。查体:右侧肩臂部压痛明显,触之皮肤欠温,右上肢外展、后伸活动受限,手上举不能及头,肌肉轻度萎缩。

诊断:漏肩风。

辨证:阳虚血亏、风寒湿邪留注,痰浊瘀血凝滞。

治疗:温阳补血,散寒祛风,除湿化痰,逐瘀解凝。

阳和汤加减:熟地30g、生鹿角片15g、桂枝12g、炙麻黄10g、羌活10g、防风12g、片姜黄12g、威灵仙12g、乳香10g、没药10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外用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等分为末,面糊为饼,如五分硬币大小,约厚0.3cm晾干后置于阿是穴,以艾柱灸之。

复诊:无不良反应,守方再服7剂。

三诊:疼痛及酸麻感减轻,手上举可勉强梳头,唯时常出汗。前方麻黄、羌活、白芥子各减半,去乳没、姜黄、威灵仙,加黄芪30g、白芍15g、白术15g,停外用药,注意保暖,继服20余剂。

四诊:诸症消失,右侧肩关节肌肉恢复正常状态,嘱其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旧病复发。 (摘自《内蒙古中医药》)

【分析】患者病起于秋季淋雨后未及时更衣,由此可见病起于寒湿留滞肌肤,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通则痛”,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漏肩风”或称“肩凝症”,初病时双侧或单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延迁日久,常可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而疼痛减轻。因之,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本病以肩部中府部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如剧者,症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证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证属太阳经证。发病者多在50岁上下。由“右侧肩关节酸麻冰冷,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可见病在血分,濡养不足,兼有外感寒湿之邪;得热痛减证明病属寒,患者有“畏寒肢冷”,属虚寒,说明患者本是一个虚寒的体质。"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总汇,腰膝酸软说明病归属于肝肾两经,为肝肾两虚的表现。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细说明有营血不足的表现,二说明有寒湿阻滞的情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综上所述,本案中患者为一五旬之人,肾气渐衰,气血渐亏,血不荣筋,加之长期劳累损伤,复因寒湿客于筋膜,久羁不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酿成虚实夹杂之证。若单用温燥除湿散寒,破血逐瘀之剂,恐徒伤正气而邪不能骤去。阳和汤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切合病机。《马评外科全生集》指出:“此方治阴疽,无出其右,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麻黄未溃可用,已溃者,断不可重开腠理。”方中去鹿角胶之滋腻,而用生鹿角片,汪昂在《本草备要》里说:“鹿角咸温,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中药大辞典》说:“鹿角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故在此用鹿角片以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力,兼可温阳补肾。三诊减麻黄、羌活、白芥子,去乳没、姜黄、威灵仙,恐其过分耗气伤血,加黄芪、白芍、白术是仿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玉屏风散之意。如此药随病转,故疗效较为明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健脾调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型慢性胃炎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 牛角合剂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

    主治:胆结石、胆道感染。 处方:(1)牛角合剂组成:水牛角挫末、丹皮、赤芍研末,以3:1:1比例混合备用,服用时取40克用胆道排石2号方分2次冲服。(2)胆道排石汤2号方药组成:金…

  • 天门冬粥可润肤

    [组成]天门冬30克,粳米50克。[制法与用法]先将天门捣烂煮浓汁,支滓,用汁煮米做粥,晨起食之。[功效与应用]令皮肤细胞光艳,延缓皮肤衰老。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益肾固精。适用…

  • 仙鹤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仙鹤草的功效2   仙鹤草的药理作用3   仙鹤草在中医儿科临床上的应用4   仙鹤草临床新用十五则5   仙鹤草相关中医讲座  仙鹤草的功效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

  • 手脱皮是怎么回事,手脱皮的原因,手脱皮最佳治疗方法

    手脱皮是什么原因  1、冬季气温干燥 冬季气温一般比较低,而且空气很干燥,如果手不注意保养,那么脱皮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大部分孩子出现脱皮是没有注意保养造成的。   2、手出汗没及…

  • 迎风冷泪的三种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

    有的老人一遇冷风刺激,就会出现流泪,西医称为“溢泪症”,中医名之“迎风流泪”。由于老人遇风流出的多是“冷泪”,热泪较少,故本病又常称“迎风冷泪”。 中医认为,目为肝窍,泪为肝液,肝…

  • 除臭偏方5

    沉香90克,零陵香、丁香、麝香各45克,甲香3克,薰陵香、甘松香各6克,檀香3克,藿香、丁子香各15克。10味过筛,蜜和,用熏衣瓶装。本方可令衣香。

  • 《骨伤骨病最新专方专药784》

    本书在广泛选择临床医家治疗骨伤骨病方药的基础上,精选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方、中成药、西药共计784方(种),分为四章编写。涉及骨质增生、骨肿瘤、闭合性胫骨骨折等数十种骨伤骨病。本书…

  • 治疗夜啼的偏方13

    (崔氏名五惊丸)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藭散方。芎藭﹑白朮﹑防己(各半兩)o右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

  • 温经汤加减治痛经之经验

    【摘要】笔者在2002年至2013年十余年期间,根据经验用古方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之痛经,效果显著。现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中“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