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草

笔筒草
(《草木便方》)

【异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节节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于路旁、溪边及砂地。分布西南、华东、华南及湖北、湖南、陕西、新疆、河北、辽宁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以4、5月间生长茂盛时采集最好。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涩,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①《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②《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③《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④《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⑤《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⑥《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

②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

③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

⑥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

⑦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制剂与用法:㈠煎剂:干节节草1大两,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5~8分钟,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㈡片剂:每片0.5克(24片相当于生药1大两),每次4片,日服3次。㈢针剂: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肌肉注射1支。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用三个疗程。疗效:煎剂治疗1103例,近期控制295例,显效267例,好转381例,总有效率为85.5%。片剂治疗105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17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为80%。针剂治疗149例,近期控制43例,显效42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4.7%,一般在注射24小时后可见效。综观针剂的疗效最好,煎剂次之,片剂最差;疗效一般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随病情的加重而疗效下降;夏季和春季疗效较高,冬季最差;对单纯型的疗效较高,喘息型较差;对无并发症者的疗效高于并发肺气肿者;对咳、痰、喘、罗音均有一定疗效,而以罗音消失的近期控制率最高;年龄大者疗效稍低。副作用:少数人短时间出现口干、腹部不适,但不影响继续服药。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无毒性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2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茴香茎叶_茴香茎叶的害处_茴香茎叶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茴香菜、草蘹香、香丝菜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散寒止痛。主恶心呕吐;疝气;腰痛;痈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伞形科植物茴香的茎叶。 原形态:…

  • 佛肚花_佛肚花的副作用_佛肚花和什么不能一起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华东佛、肚苣苔、岩青菜、石燕三七、金丝草、虎皮、岩白菜、小荷草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活血消痈。主感冒头痛;劳伤;筋骨酸痛;痈疮;无名肿毒 生长采…

  • 檫树

    檫树(《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蔡木(《植物名实图考》),独脚樟、半枫樟、枫荷桂(《广西药植名录》),天鹅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檫木的根或茎、叶。 【植…

  • 金鸡尾

    金鸡尾(《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掌羽凤尾蕨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倾斜,有…

  • 鼠肾

    鼠肾(《医林纂要》) 【异名】鼠印(《岣嵝神书》)。 【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动物形态详"鼠"条。 【功用主治】治小儿惊风、狐疝。 【选方】①治小儿惊风,不分…

  • 牛奶柴

    牛奶柴(《闽东本草》)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牛奶浆"条。 【采集】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温,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

  • 楤木白皮

    楤木白皮(《浙江民间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楤木(《本草拾遗》),又名:鹊不踏(《纲目》),刺老包、仙人杖、刺春头、鹊不站、破凉伞、虎阳刺、刺…

  • 铁海棠

    铁海棠(《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麒麟花(《中国植物图鉴》),老虎竻、狮子竻(《广州植物志》),玉麒麟、番鬼刺(《广西中药志》),海棠(《广西药植名录》),万年刺、霸王鞭、千脚刺…

  • 苦参实_苦参实的药用部位_苦参实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苦参子、苦豆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便;杀虫。主急性菌痢;大便秘结;蛔虫症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 凤仙根

    凤仙根(《纲目》) 【植物形态】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植物形态详"凤仙"条。 【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活血,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