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

荜茇
(《开宝本草》)

【异名】荜拨(《唐本草》),荜拨梨、阿梨诃吔(《酉阳杂俎》),椹圣(侯宁极《药谱》),蛤蒌(《赤雅》),鼠尾(《中药志》)。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

【植物形态】荜茇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棱角和槽,幼时密被短柔毛。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3.5厘米,密被柔毛;叶片长圆形或卵形,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叶脉通常5~7条。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穗总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长5.5厘米,直径约3毫米;花小,直径约1.5毫米;苞片1,近圆形;无花被;雄蕊2,花药椭圆形,2室,花丝短粗;雌穗总花梗长1.5厘米,密被柔毛,花穗长1.5厘米,花梗短;花的直径不及1毫米;苞片圆形;无花被;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
分布我国云南、广东等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亦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荜茇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间,果实由黄变黑时摘下,晒干。

【药材】果穗圆柱状,稍弯曲,长2~4.5厘米,直径5~8毫米。总果柄多已脱落。表面黑褐色,由多数细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紧密整齐,形成交错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圆球形,被苞片,直径约1毫米。质坚硬,断面微红,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辣。以肥大、质坚实、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云南、广东。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越南等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1-十一碳烯基-3,4-甲撑二氧苯、哌啶、挥发油(不含N、也不含酚性、醛性及酮性物质)。荜茇还含N-异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芝麻素。

【药理作用】荜拨中提出之精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胡椒碱对家蝇的神经及肌肉组织均有破坏作用,但不及除虫菊。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碱可明显降低直肠温度(主要由于皮肤血管扩张),但重复注射后即不敏感,该动物并丧失在高温环境下及疼痛刺激时调节体温的能力。此作用系不可逆性,并与其辛辣刺激有关。

【炮制】拣除杂质,去柄,筛净灰屑,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荜拨),先去挺用头,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免伤人肺,令人上气。"

【性味】辛,热。

①《海药本草》:"味辛,温。"

②《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手、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①《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②《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③《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④《本草图经》:"治气痢。"

⑤《本草衍义》:"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⑥《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⑦《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或纳蛀牙孔中。

【宜忌】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①《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②《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选方】①治伤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疞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拨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巳寒丸)

②治飧泄气痢,腹胀满,不下食:荜拨半两,肉豆蔻(去壳,半生半煨)一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两,白术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锉)半两,木香(半生半炒)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圣济总录》荜拨散)

③治气痢:牛乳半斤,荜拨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独异志》)

④治脾虚呕逆,心腹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荜拨、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诃黎勒皮(焙)各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日三。(《圣济总录》荜拨丸)

⑤治虚劳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四肢怠惰,心下胀满,脐下结痛,及痃癖气块等病:荜拨(炒)、诃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参各一两,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荜拨丸)

⑥治痰饮恶心: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圣惠方》)

⑦治妇人血气不和,疼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荜茇(盐炒)、蒲黄(炒)。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吞下;如不能饮,米汤下。(《普济方》二神丸,一名荜拨丸)

⑧治瘴气成块,在腹不散: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类钤方》)

⑨治牙齿疼痛:荜拨、胡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化蜡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内蛀孔中。(《圣济总录》荜拨丸)

⑩治偏头痛: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经验后方》)

⑾治鼻塞脑流清涕:荜拨、香附、大蒜。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医学入门》荜拨饼)

【名家论述】①《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②《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③《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④《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2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山楂核

    山楂核(《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山楂"条。 【功用主治】治食积,疝气。 ①《纲目》:"吞之化食磨积,治癫疝。" ②《本草从新》:"治疝…

  • 菴闾

    菴闾《本经》) 【异名】菴芦(《本草经集注》),菴闾草(《千金翼方》),菴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

  • 芒萁骨

    芒萁骨(《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

  • 毛黄连_毛黄连的药用功效_毛黄连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毛连 性味: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强心镇痛。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心悸不眠;癫痫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蜀冰凉花的全草 原形…

  • 交连假瘤蕨_交连假瘤蕨用法用量_交连假瘤蕨有什么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鸡脚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利湿。主尿路感染;尿血;泄泻;痢疾;风湿痹痛;消化不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交连假瘤蕨的根茎。 …

  • 一叶萩_一叶萩有什么副作用_一叶萩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小粒蒿、横子、粉条、老鼠牙、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狗舌条、八颗叶下珠、山帚条条、狗杏条、花帚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大鲤鱼泻子、金柑、花扫条、孩儿拳 性味…

  • 麻黄_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吗_麻黄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

  • 土香薷

    土香薷(《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满坡香、野荆芥(《贵州民间药物》),白花茵陈、香草(《江西中药》),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陕西植药调…

  • 枣叶

    枣叶(《本经》)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大枣"条。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原阿片碱和小檗碱,总量0.2%。同属植物Ziziphusvulgaris叶中含有能使味…

  • 麻根

    麻根(《本草经集注》) 【异名】麻青根(《药性论》)。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根。植物形态详"火麻仁"条。 【功用主治】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