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白附

关白附
(《中药志》)

【异名】白附子(《别录》),竹节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植物形态】黄花乌头,又名:山啦叭花、鼠尾草、两头菜、药虱子草、白花子、乌拉花。
多年生草本。块根倒卵形或纺锤形,常2个连生。茎直立,高50~120厘米。叶互生,有柄;叶片3~5掌状全裂,裂片再2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先端锐尖,宽约2毫米。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梗长0.5~4厘米;萼片5,花瓣状,淡黄色,外面密被微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长1~2厘米,侧萼片圆形;花瓣2,紧贴盔瓣下;雄蕊多数;心皮3个,扁卵形,密被白茸毛。蓇葖果3~5,疏被白毛。种子有棱,棱处具翅。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荒山坡的灌木从或高草丛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采集】8~9月间挖取块根,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块根,其母根呈圆锥形,略弯曲,顶端有地上茎的残基,全长3~7厘米,直径7~15毫米;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有纵皱及沟纹,并有多数横长突起的根痕散在或横列近似节状。其子根,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顶端无地上茎残基而有芽痕,长1.5~4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棕色或褐色,有细纵皱纹及小点状根痕,少数有瘤状突起的侧芽痕。质均坚硬,难折断,断面白色,有粉性;母根多有裂隙,以水湿润后,二者断面均可见多数暗色点,成环状排列或散在。无臭,味辛辣,麻舌。以个大、皮细、饱满充实,粉性大的子根为佳。母根及粉性小的子根质次。
主产辽宁、吉林等地。

商品白附子,有关白附及禹白附两种,两者的功效有异,当分别使用。参见"禹白附"条。

【化学成分】黄花乌头含次乌头碱和化学结构尚未确定的关附甲素、关附乙素、关附丙素、关附丁素和关附戊素。

【炮制】生关白附:拣净杂质,洗净、晒干。制关白附:取生关白附、用凉水浸漂,置于阴凉处,每日换水2~3次,泡5~7日后,捞出,用豆腐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约30分钟,取出,拣去豆腐,阴干,再用开水浸润,闷透,切片,晒干。(关白附100斤,用豆腐25斤)

《日华子本草》:"入药炮用。"

【性味】辛甘,热,有毒。

①《海药本草》:"大温,有小毒。"

②《蜀本草》:"味甘辛,温。"

③《珍珠囊》:"辛苦,纯阳。"

【归经】肝、胃等经。

①《纲目》:"阳明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头痛,癫痫,风湿痹痛,破伤风,疮疡疥癣,皮肤湿痒。

①《别录》:"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②《海药本草》:"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

④王好古:"补肝风虚。"

⑤朱震亨:"治风痰。"

⑥《品汇精要》:"主小儿惊风。"

⑦《本草原始》:"身背汗斑疥癣并治之。"

⑧《本草汇言》:"祛风痰,解风毒,善散面口风。"

⑨《本草述》:"主治中风痰饮头痛,行著痹,痿厥疠风,颤振眩晕,痫证悸疝诸证。"

⑩《本草择要纲目》:"治小儿毒暑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

⑾《玉楸药解》:"驱风泄湿,逐痹行痰。治中风失音,鼻口偏抖,耳聋,喉痹,行痰止唾。"

⑿《中药学》:"治偏正头痛,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0.5~2钱。外用:酌量。

【宜忌】阴虚或热盛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似中风证,虽痰壅禁用。小儿慢惊不宜服。"

②《本草汇言》:"血虚生风,内热生惊,似风似惊之证,需禁用之。"

③《本草新编》:"痰涎壅塞,若系有火之症,亦非所宜。"

【选方】①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②治风痰眩晕,头痛气郁,胸膈不利: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石膏(煨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为末,粟米饭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御药院方》)

③治偏头风: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下,右疼右侧卧,左疼左侧卧,两边皆疼仰卧,食后服。(《续本事方》)

④治痰厥头痛: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各等分。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九,食后姜汤送下。(《济生方》三生丸)

⑤治癫痫:皂角二两(打碎,用水半碗浸透,采汁去滓,加白矾二两煎干),白附子五钱,半夏、南星、乌蛇、全蝎各三两,蜈蚣半条,姜蚕一两五钱,朱砂、雄黄各一钱五分,麝香三分。各研和匀,姜汁糊丸绿豆大。每三十丸,白汤下。(《鸡鸣录》)

⑥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更敷伤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用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更用漱口水洗净,搽伤处亦效。(《外科正宗》五真散)

⑦治小儿暑风: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并去皮)等分。生研,猪胆汁和丸,黍米大。量儿大小,以薄荷汤下。令儿侧卧,呕出痰水即苏。(《全幼心鉴》)

⑧治小儿吐逆不定,虚风喘急:白附子、藿香叶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附散)

⑨治喉痹咽喉肿痛,上焦风热,痰吐不利:白矾灰一两。白附子一两(炮裂)。上药捣细罗为散。涂在舌上,勿咽津,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⑩治面上皯驓:白附子为末,卧时浆水洗面,以白蜜和涂纸上,贴之,久久自落。(《卫生易简方》)

⑾治赤白汗斑:白附子、硫黄等分。为末,姜汁调稀,茄蒂蘸擦,日数次。(《简便单方》)

⑿治耳内出脓水:白附子(炮)、羌活(去芦头)各一两。上二味,同为细散,用猪、羊肾各一只,切开,每只入药末半钱,不得着盐,湿纸裹煨熟。五更初温嚼下,续吃粥压。(《圣济总录》二圣散)

⒀治偏坠疝气:白附子一个,为末,津调填脐上,以艾灸三壮或五壮。(《简便单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83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金钱草

    【中文名】金钱草(《纲目拾遗》) 【类别】全草类 【异名】遍地香(《祝穆试效方》),地钱几(《救荒野谱》),钹儿草(《救生苦海》),连钱草(《质问本草》),铜钱草(《慈航活人书》)…

  • 菱蒂

    菱蒂(《纲目拾遗》) 【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柄。植物形态详"菱"条。 【功用主治】①《纲目拾遗》:"治疣子(俗名饭僖),用鲜水菱蒂搽一、二次即自落。" ②《本草推陈》…

  • 牛髓_牛髓椒治什么病_牛髓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牛、水牛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益精;止渴;止血;止带。主精血亏损;虚劳赢瘦;消渴;吐衄;便血;崩漏带下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

  • 慈竹花

    慈竹花(《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植物形态详"慈竹叶"条。 【功用主治】治痨伤吐血: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

  • 石蝉草

    石蝉草(《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火伤叶、胡椒草(《广西药植名录》),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云南中草药选》),豆瓣绿、红豆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胡椒…

  • 木竹子

    木竹子(《纲目》) 【异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岭南山竹子(《广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竹橘(《陆川本草…

  • 贵州獐牙菜_贵州獐牙菜的功效与作用_贵州獐牙菜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四棱草、龙胆草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疽;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

  • 红母猪藤_红母猪藤的功效_红母猪藤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毛叶乌蔹莓、五爪龙、五龙草、五叶藤、妙母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凉血消痈;散瘀止痛。主目赤肿痛;肺痈;溲血;跌打损伤;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橘饼_橘饼的用药禁忌_橘饼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消积化痰。主饮食积滞;泻痢;胸隔满闷;咳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

  • 广东土牛膝

    广东土牛膝(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霜(《生草药性备要》),白须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黄、小罗伞(《岭南采药录》),六月雪(《陆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