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

【异名】金实(马琬《食经》),柑子(《开宝本草》),木奴(《纲目》),瑞金奴(《群芳谱》)。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①茶枝柑,又名:新会柑、江门柑。
小乔木,高2~3米。枝条密集,针刺极少。叶互生,长椭圆形,长6~6.5厘米,宽2~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质略硬;叶柄长0.6厘米左右,翼叶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黄绿色,5裂,裂片尖锐;花瓣5;雄蕊彼此连合,长短不一。柑果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厘米,横径6.5~7厘米,表面橙黄色,有光泽,油点凹入,少数平生,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入: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如棉絮状,有特异的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12月中旬。
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栽培最多,其次广州近郊四会、化县、濂江等地也有栽培。

②瓯柑(《随息居饮食谱》),又名:乳柑(《本草拾遗》),真柑(《橘录》),春橘(《随息居饮食谱》)。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2米。枝疏生,披张,无刺。叶片椭圆形,短枝上的叶边缘无锯齿,长枝上的叶则有波状齿。花小,白色。柑果扁圆形或长圆形,高6厘米,阔7厘米,先端微凹,基部有尖圆或截圆两种;果皮粗而皱襞,橙黄色,油腺多,凹入,果皮易剥离;橘络多,柔软,白色;瓤囊10瓣,中心柱小,充实。种子甚少,仅4颗,卵圆形,子叶白色或淡绿色。果熟期11月。
分布浙江等地。

此外,尚有以下同属植物均供药用:①四会柑,分布广东、广西;②冇柑,分布广东、福建;③蕉柑,分布广东、福建、台湾。

以上植物的叶(柑叶)、果皮(柑皮)、种子(柑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蕉柑果实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根中含豆甾醇、β-谷甾醇和花椒树皮素甲。

【性味】甘酸、凉。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酸,小冷,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大寒。"

③《日用本草》:"味甘酸,平,无毒。"

【功用主治】生津止渴,醒酒利尿。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②《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③《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衍义》:"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藏寒或泄利。"

②《医林纂要》:"多食生寒痰。"

③《随息居饮食谱》:"风寒为病忌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95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小柿子

    小柿子(《云南中草药》) 【异名】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根或叶。 【植物形态】小叶黑面…

  • 石韦_石韦有什么危害_石韦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石zhe、石皮、石苇、金星草、石兰、生扯拢、虹霓剑草、石剑、虹霓剑草、金汤匙、肺心草、会全草、石耳朵、蛇舌风、小叶下红 性味:苦;甘;寒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肺化…

  • 水团花

    水团花(《纲目拾遗》) 【异名】水杨梅(《广州植物志》),水黄凿(《陆川本草》),青龙珠(《广西中兽医药植》),穿鱼柳、假杨梅(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加橧、溪棉条(《福建…

  • 柏树叶_柏树叶煮水的功效_柏树叶洗头能治白发吗

    基础信息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 原形态:乔木,高达3…

  • 丢了棒_丢了棒的药用价值_丢了棒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 性味:味苦;辛;微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

  • 番木瓜

    番木瓜(《现代实用中药》) 【异名】石瓜(《品汇精要》),万寿果(《肇庆府志》),蓬生果、乳瓜(《岭南杂记》),番瓜(《植物名实图考》),木瓜(《台湾植物名录》),广西木瓜、木冬瓜…

  • 午香草

    午香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香附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昆明香青的全草。 【植物形态】昆明香青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绵毛。单叶互生,带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

  • 铜锣七_铜锣七的功效_铜锣七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山乌电、地乌龟、乌龟七、白药、乌龟梢、乌龟条 性味: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脘疼痛;风湿痹痛;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

  • 鹬肉

    鹬肉(《本草拾遗》) 【来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 【动物形态】红脚鹬体长约27厘米。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虹膜黑褐色。头顶部浅红褐色;从…

  • 三铃子

    三铃子(《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 【植物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幼枝被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