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

【中文名】香橼(《本草图经》)

【类别】果实类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①枸橼(杨孚《异物志》),又名:鉤缘子(《南方草木状》),香泡树、香橼柑。
常绿小乔木,高2米左右。枝具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叶大,互生,革质;叶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钝或钝短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而无翼,无节或节不明显。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3~10朵丛生,有两性花及雄花之分,萼片5,合生如浅杯状,上端5浅裂;花瓣5,肉质,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约30;雌蕊1,子房上部渐狭,花柱有时宿存。柑果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果顶有乳状突起,长径10~25厘米,横径5~10厘米,熟时柠檬黄色,果皮粗厚而芳香,瓤囊细小,12~16瓣,果汁黄色,味极酸而苦;种子10枚左右,卵圆形,子叶白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广东、广西栽培较多。

本植物的根(香橼根)、叶(香橼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香圆(苏轼《物类相感志》)
常绿乔木,高4~6米。茎枝光滑无毛,无短刺。叶互生,革质,具腺点,叶片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两端渐尖,全缘或有波状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具阔翼,长0.8~2.5厘米,宽0.5~1.5厘米。花单生或簇生,有时成总状花序,芳香;花萼盆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白色,矩圆状倒卵形,表面有阴显的脉纹;雄蕊在25以上,着生于花盘的四周,花丝结合;子房上位,扁圆形,10~12室,每室有胚珠数枚,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柑果圆形,成熟时橙黄色,表面特别粗糙,果汁无色,味酸苦。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种子(香圆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采摘,晒干;或放2~3天,待果实表面略干时,切成厚片,晒干;亦有用绳穿起风干或低温烘干。

【药材】①枸橼
完整的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表面黄色或绿黄色。商品多已横切成片,切片厚2~3毫米,直径5~10厘米。切开面淡黄色,表面粗糙,有皱缩不规则的网纹凸起,果皮部分较宽,约有2~3.5厘米,占果片横断面的1/2;中央瓤囊12~16室,宽3~5厘米,每室成三角形,室内有时残阳种子飞~2枚;果实中心柱坚实,直径0.8~2厘米;外侧边缘的果皮黄色或绿黄色,表面不规则皱缩,散有多数凹入的油点。质柔软,气芳香,味初甜而后酸苦。
主产云南、四川等地。

②香圆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矩圆形,直径5~6.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常具有大小不规则的黄白色斑块,并密布多数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粗皱纹,顶端凹入,基部呈环状,有果柄痕。横断面果皮为淡黄白色,厚3~8毫米;中央有瓤囊10~12室,每瓤囊内有种子数枚。商品有时纵切成大小不等的瓣状,或横切为二半,除去瓤肉,或偶有瓤肉残留。气香,味酸而苦。
主产浙江、江苏等地。

古代《本草》所载的香橼多指枸橼而言,有时包括佛手在内。但目前商品香橼的来源,有枸橼与香圆二种,且产量以后者为大,使用亦较广。其幼果及近成熟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枳实、枫壳入药。

【化学成分】枸橼成熟果实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粟胶、鞣质、维生素C及挥发油等。果实含油0.3~0.7%,果皮含袖6.5~9%,其成分为d-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和柠檬油素。幼果中含琥珀酸。种子含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性味】辛苦酸,温。

①陶弘景:"温。"

②《本草拾遗》:"味辛酸,性温。"

③《饮膳正要》:"味酸甘,平,无毒。"

④《本草通玄》:"苦酸辛,温。"

【归经】入肝、肺、脾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

②《本草从新》:"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胀满,痰饮咳嗽气塑,呕哕少食。

①《本草拾遗》:"去气,除心头痰水。"

②《饮膳正要》:"下气,开胸膈。"

③《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

④《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

⑤《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顾气,开郁。"

⑥《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⑦《本草求原》:"除久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选方】①治鼓胀:陈香橼一枚(连瓤),大核桃肉二枚(连皮),缩砂仁二钱(去膜)。各煅存性为散,砂糖拌调。空心顿服。(《本经逢原》)

②治嗽: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时酒同入砂瓶内,煮令熟烂,自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养疴漫笔》)

③治气逆不进饮食或呕哕:陈极香橼二个,真川贝三两(去心),当归一两五钱(炒黑),白通草(烘燥)一两,陈西瓜皮一两,甜桔梗三钱。共研细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大虚者酌用。(《梅氏验方新编》香橼丸)

④鲜香橼一两个,切碎放在有盖的碗中,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一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行气、止咳、平喘之效。

⑤盐渍香橼:香缘切片,于通风处晾干,用适量食盐腌渍放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备用。每用10~20克,用开水冲至咸淡适宜为度时服用。有行气,止痛,健胃,化食作用。适用于胃痛,腹痛,气痛,食滞胃胀痛等症。

⑥鲜香缘12~15克(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治肝痛,胃气痛。

⑦陈香缘30克(焙干),花椒、小茴香各1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胃痛胸闷,消化不良。

【名家论述】①《本草通玄》:"香圆性中和,单用多用亦损正气,与参、术同行则无弊也。"

②《本经逢原》:"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③《本草便读》:"香圆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晶,阴虚血燥之人仍当禁用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9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四方麻_四方麻的功效与作用_四方麻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山练草、四角草、青鱼胆、四言青、四棱草、狼尾拉花、四方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淋巴结核;痈疽种毒;…

  • 山货榔

    山货榔(《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无毛南蛇藤的茎。 【植物形态】无毛南蛇藤攀援状藤本,长达数米。小枝灰色,皮孔明显。茎外皮粗糙易脱落。单叶互生,革质,阔卵形或长椭圆形,…

  • 桂树根

    桂树根(《纲目拾遗》) 【异名】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采集】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

  • 青棉花藤叶

    青棉花藤叶(《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叶片,植物形态详"青棉花藤根"条。 【功用主治】治多年溃烂疮毒,叶洗净,加白糖捣烂,敷疮口,外加包扎。

  • 榈木

    榈木(《本草拾遗》) 【异名】花梨木(《琼州府志》),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公青,三钱三、青竹蛇(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花榈木的…

  • 大头狗

    大头狗(《陆川本草》) 【异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 【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 【动物形态】油葫芦体长圆形,长约2厘米,雌者较大。体背面黑…

  • 狗脊_狗脊有什么副作用_狗脊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金毛狗脊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

  • 白梅_白梅的药用价值分析_白梅有无毒性

    基础信息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性味:酸涩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消疮,止血。。主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痰劂口噤,梅…

  • 土沙参_土沙参的副作用_土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止咳草、咳嗽草、泡参、土洋参、鸡肉参、喉节草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润肺止咳。主体虚自汗;乳汁不足;饮食少进;咳嗽;咯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野樱桃根

    野樱桃根(《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盘腺野樱桃的根。植物形态详"野樱桃"条。 【性味】甘,平。 【功用主治】调气活血。 【选方】治月经不调:野樱桃根五钱,益母草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