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颔蛇

黄颔蛇
(《纲目》)

【异名】黄喉蛇(《纲目》),黄长虫、慈鳗(《生物学通报》(3):1,1958)。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肉。

【动物形态】黑眉锦蛇
全长约1.7米左右,吻鳞宽稍大于高。鼻间鳞宽比高大,长为前额鳞长的1/2。前额鳞与上眼前鳞的缝合线比额鳞的缝合线略长。额鳞的长比两颅顶鳞间的缝合线短。颅顶鳞的长比吻瑞至额鳞前缘的长度更长。颊鳞上缘椭圆形,长大于高。眼前鳞2~3片,不与额鳞相接。眼后鳞2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3片。上唇鳞9片。下唇鳞11片。体鳞25~25~19行。腹鳞233~259片,昆下鳞84~111对,头部褐黄色,从颊鳞至最后两个上唇鳞的上半部呈黑色横斑,状如黑眉。上唇和咽喉部黄色。背部呈橄榄色,有4条黑色纵纹,自颈部向后呈绳梯状斑纹。体侧前部有纵行的不规则的黑斑点,后半部渐扩大成黑色纵带。尾背黄色,尾下及体侧淡黄色。
多栖于屋内,以鼠、雀为食,无毒。分布河北至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

本动物的头部(黄颔蛇头)、骨(黄颔蛇骨)、蜕下的皮膜(蛇蜕)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纲目》:"酿酒或入丸、散,主风癞,顽癣,恶疮。自死蛇渍汁,涂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烧灰,同猪脂涂风癣漏疮,妇人妒乳,猘犬咬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09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槲叶

    槲叶(《本草图经》) 【异名】槲若(《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植物形态详"槲皮"条。 【炮制】《本草图经》:"微炙令焦。"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无…

  • 管南香_管南香的功效与作用_管南香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萝卜防己、土木香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痈疽肿痛;胃痛;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圆叶…

  • 乌?连

    乌?连(《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锹的全草、根茎。 【植物形态】锹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倾斜,多节。有…

  • 构皮麻

    构皮麻(《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 【植物形态】小构树,又名:葡蟠、酱叶树、尖叶楮皮。落叶灌木。枝条蔓生或攀援,有乳汁。叶互生,卵状椭圆形…

  • 七叶子_七叶子有毒吗_七叶子可入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的枝叶。 原形态:海南地黄连直立灌木,高30-5…

  • 杜鹃_杜鹃功效与作用_杜鹃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鹈鴂、巂、子巂鸟、杜宇、子规、怨鸟、子归、催归、阳雀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主病后体虚;气血不足;疮瘘;跌打肿痛;关节不利 生长…

  • 肾蕨_肾蕨有什么用药禁忌_肾蕨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蜈蚣草、圆羊齿、夭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凉水时、麻雀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篦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

  • 化香树叶

    化香树叶(《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山柳叶(《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及圆果化香树的叶。 【植物形态】①化香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放香树、花果儿树、栲…

  •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岭南草药志》) 【异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种植物白楸的根。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化学成分】含酚类、氨基…

  • 莎草

    莎草(《别录》) 【异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