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癀

鸭嘴癀
(《福建中草药》)

【异名】调经草(《福建中草药》),田蛭草、鱼尾草(《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旱田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旱田草
一年生草本。茎柔弱,伏地,分枝,长可达30厘米。单叶对生,倒卵状矩圆形,长1.8~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叶柄,边缘有锐利的小锯齿。总状花序顶生,小花具柄;萼片5,绿色,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6毫米;花冠谈紫色,基部筒状,前端2唇形,长约13毫米,上唇阔,凹陷,2裂,下唇扩展,3裂;发育雄蕊2,退化雄蕊2,腺体状;柱头2裂。蒴果圆柱状,长1.5~2厘米。花期6月。
生于湿地及稻田中。分布西南及广东等地。

【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平。"

【功用主治】活血,解毒。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痢疾,口疮,乳痈,瘰疬,跌打损伤。

①《福建中草药》:"理血行气。"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红痢,口角炎,毒蛇咬伤,小儿疮疥。"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闭经:调经草一至二两,酒、水炖服;或加四物汤同煎服。

②治经期提前、退后或痛经:鲜旱田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乳痈,背痈:鲜旱田草一至二两,酒、水煎服;渣调冷饭或红糖捣烂外敷。

④治瘰疬:鲜旱田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跌打肿痛:鲜旱田草二至三两。酒炖服。(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17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灰栒子

    灰栒子(《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栒子的枝叶及果实。 【植物形态】灰栒子落叶灌木,高2~4米。枝圆柱形,红棕色,细瘦开张,幼时有长柔毛.叶互生,具柄;椭圆状卵形,…

  • 黄芽白菜

    黄芽白菜(《滇南本草》) 【异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黄矮菜、花交菜(《戒庵漫笔》),大白菜、结球白菜(《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的叶球。 【植物形态】白…

  • 萆薢_萆薢的功效和作用_萆薢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基础信息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生长采收 来源:…

  • 杉叶

    杉叶(《纲目》) 【来源】为杉科植物杉嫩叶或叶片,植物形态详"杉木"条。 【化学成分】参见"杉木"条。 【功用主治】治慢性气管炎,牙痛,天疱疮,烧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

  • 扇蕨

    扇蕨(《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搜山虎。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茎或全株。 【植物形态】扇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的鳞片。叶远生;叶柄长30~45厘…

  • 牛白藤根

    牛白藤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牛白藤的根。植物形态详"牛白藤"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性凉,味甘淡微苦。" 【功用…

  • 马勃

    马勃(《别录》) 【异名】马疕(《别录》),马屁勃(陶弘景),马疕苗(《蜀本草》),灰菇(《经验良力》),马屁包(《袖珍方》),牛屎菇(《纲目》),灰包菌((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 百尾笋

    百尾笋(《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万花梢(《分类草药性》),黄牛尾巴(《贵州民间方药集》),竹林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万寿…

  • 玉簪叶

    玉簪叶(《纲目》)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叶或全草。植物形态详"玉簪花"条。 【性味】《纲目》:"甘辛,寒,有毒。" 【功用主治】治痈肿,疔疮,蛇虫伤。 ①《纲目》:"蛇虺螫…

  • 刺栗子

    刺栗子(《陕西草药》) 【异名】野人头。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细梗蔷薇的果实。 【植物形态】细梗蔷薇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红褐色,多分枝,有锐刺。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