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满草

血满草
(《云南中草药》)

【异名】接骨药、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药》),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药》),榆古兴那布(藏名)。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

【植物形态】红山花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根细长,圆柱形,横生,具多数须根。茎圆,有纵纹,节明显,被粗毛,折断后有红色汁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有突起的成对腺体;小叶片3~11枚,长8~16厘米,宽4~7厘米,顶端1枚较大,卵形,两侧小叶均为矩状披针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平钝或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均不对称,两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浅,侧脉羽状;顶端小叶基部常与下面2对小叶相连;叶柄基部常有托叶状小叶。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小,繁密,白色,花间杂有黄色杯状腺体。浆果状核果,黑色。
生于旷野疏林潮湿处。分布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甘,温。

①《云南中草药》:"辛,温。"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甘淡,平。"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酸涩,平。"

【功用主治】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

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急、慢性肾炎:血满草五钱,酒瓶花根一两,山皮条、石椒草各四钱。水煎服。(《全展选编·内科》)

②治风湿疼痛,风疹:血满草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③治小儿麻痹,跌打损伤:先用梅花针刺患处,再用鲜血满草茎叶适量舂细,酒炒外包。

④治骨折:鲜血满草全草适量,捣烂,加酒或开水调敷。

⑤治水肿:血满草嫩叶、根皮三至五钱,同豆腐煮服。(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⑥治大肠下血,脱肛:血满草、黑锁梅根、芒种花根,煮猪肉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1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紫油木皮

    紫油木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树皮。植物形态详"紫油木叶"条。 【功用主治】收敛止血。治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

  • 沙枣_沙枣可以解毒吗_沙枣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四味果、红豆、吉格达 性味:味酸;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养肝益肾;健脾调经。主肝虚目眩;肾虚腰痛;脾虚腹泻;消化不良;带下;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

  • 绣球防风根

    绣球防风根(《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的根,植物形态详"绣球防风"条。 【功用主治】祛风解毒,舒肝理气。治肝气郁结,风湿麻木疼痛,痢疾,小儿疳积,皮疹,脱肛。 …

  • 笔筒草

    笔筒草(《草木便方》) 【异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

  • 薜荔-木莲

    木莲   【释名】 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气味】 (叶)酸、平、无毒。   (果实)甘、平、涩、无毒。   【主治】   1、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 金爪儿

    金爪儿(《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异名】小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五星黄、爬地黄、路边黄、小苦藤菜、枪伤药、小救驾、雷公须、红苦藤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

  • 荭草

    荭草(《别录》) 【异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尔雅·郭璞注》),天蓼、石龙(《别录》),茏鼓(《唐本草》),水荭、大蓼(《本草拾遗》),荭蓼(《汉英韵府》)…

  • 蜡梅花

    蜡梅花(《纲目》) 【异名】腊梅花(《救荒本草》),黄梅花(《纲目》),铁筷子花、雪里花(《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蜡梅科植物蜡梅的花蕾。 【植物形态】蜡梅(《纲目》),又名…

  • 糜穰

    糜穰(《广济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植物形态详"黍米"条。 【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 【功用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多煮取浓汁,去滓…

  • 米油

    米油(《纲目拾遗》) 【异名】粥油(《重庆堂随笔》)。 【来源】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 【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①《纲目拾遗》:"滋阴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