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寻骨风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清骨风、猫耳朵(《南京民间药草》),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江苏植药志》),白面风、兔子耳(《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绵毛马兜铃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黄色绵毛。茎细长,具数条纵沟。叶互生,卵形或卵圆状心形,长3~10厘米,宽3~7.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心形,全缘,两面密生绵毛,尤以下面密厚;叶柄长1.5~4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4厘米;苞片1,卵圆形,长约5毫米;花被弯曲,上端烟斗状,内侧黄色,中央紫色;雄蕊6,花药贴生于合蕊柱周围;子房下位,6室,花柱先端6裂。蒴果椭圆状倒卵形,胞伺开裂。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丛及路旁、田边。分布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陕西等地。

【采集】5月开花前采收,晒干。

【药材】①干燥的根茎呈细圆柱形,长40~50厘米,直径约2毫米,外表淡棕红色至黄赭色,有纵皱纹,节处有须根或残留的圆点状根痕。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淡棕色,纤维层和导管群极为显明。

②干燥全草的茎细长,外被白绵毛;叶通常皱折或破裂,淡绿色,两面均密被白绵毛。气微香,味微苦。以根茎红棕色者为佳。
产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内酯、糖类。

【药理作用】①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
绵毛马兜铃挥发曲及提出的总生物碱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非生物碱部分无效,冷浸剂经乙醇沉淀1次所得的制剂对蛋清性及甲醛性"关节炎"均有效果,但如沉淀两次,并经高压灭菌者即失去作用。

②抗肿痛作用
全草的粉末混于饲料中喂食小鼠,对艾氏腹水癌和腹水总细胞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艾氏癌皮下型瘤亦有明显效果。煎剂内服也有效。经初步分析,有效成分似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受热不被破坏。

【性味】《饮片新参》:"苦,平。"

【功用主治】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①《饮片新参》:"散风痹,通络,治骨节痛。"

②《南京民间药草》:"全草浸酒服,治筋骨痛及肚痛。"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风湿关节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宜忌】《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选方】①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五钱,五加根一两,地榆五钱。酒水各半,煎浓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寻骨风根长约四市寸,剪细,放碗内,加少量水,放饭上蒸出汁,分三次连渣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最后一次在疟发前二小时服下。(《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痈肿:寻骨风一两,车前草一两,苍耳草二钱。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将寻骨风制成多种剂型使用。㈠流浸膏:每20毫升相当于原生药5钱,每日20~40毫升,分2~3次饭后服;㈡浸膏片:每片0.3克(相当于生药3.75克),每日6~12片,分2~3次饭后服;㈢注射液:每2毫升含寻骨风总生物碱20毫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对风湿性关节炎一般4周为一疗程;对风湿热、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停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以3个月至半年为一疗程。总计观察306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2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痊愈20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者68例,症状减轻并有关节功能改善者143例,无效75例;有效率75.5%。又据141例风湿性关节炎和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结果,用药2周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5%。实践中观察到,活动性风湿多数在用药1周内症状体征就有改善,血沉在1~2周内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2~3周内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在1~2周内疼痛减轻,1~3月关节肿胀改善,部分强硬的关节活动度增大。治程中发现,有些活动性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始服药时有疼痛加重的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过的患者反应较重,并且延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停用激素有关)。一部分已发生关节强硬的患者,服药后先是疼痛加重(个别还有关节发热和发痒感),其后逐渐减轻,且活动度亦逐渐增加。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开始服药1周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2~3周内疼痛加重者,应视为治疗有效的征象,不能以为无效而停药。副作用: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不思食,头晕痛,乏力,心慌,咽干等,一般仍宜坚持用药。但对少数病变发展迅速,汗出甚多,阴液亏损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②治疗胃痛
取寻骨风根3钱煎服,或将生药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剂,服至痊愈。治疗各种胃痛400多例,效果尚可。如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6剂后疼痛即止。数月未发。

③治疗钩蚴皮炎
每次用寻骨风0.5~1两,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稍凉后用纱布蘸洗患处。一般初起者洗搽1次即退,较重者经治1~2次亦可退肿止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1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苦苣_的用药禁忌_苦苣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野苣、褊苣、东北苦菜、兔仔菜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黄疸;胃炎;痢疾;肺热咳嗽;肠产肿;睾丸炎;亲疮;痈肿;黄水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

  • 蒌油

    蒌油(《纲目拾遗》) 【异名】蒌叶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态详"蒟酱"条。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

  • 松鼠

    松鼠(《医林纂要》) 【异名】栗鼠(《医林纂要》)。 【来源】为松鼠科动物松鼠的全体。 【动物形态】松鼠体长18~26厘米,尾长而蓬松,超过体长之半。体形细长,前肢比后肢短,前足掌…

  • 鹿肉

    鹿肉(《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化学成分】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 【性味】甘,…

  • 蚌肉

    蚌肉(《食疗本草》) 【异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 【动物形态】①背角无齿蚌贝壳2片,呈具…

  • 小升麻_小升麻多吃有危害吗_小升麻的副作用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金丝三七、帽辫七、开喉箭、三面刀、茶七、白升麻、米升麻、万年根、拐枣七、棉花七、熊掌七 性味:味甘;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止痛;降血压。…

  • 黄麻灰

    黄麻灰(《陆川本草》)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皮纤维煅制的灰。植物形态详"黄麻叶"条。 【功用主治】治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撒敷患处。

  • 葎草花

    葎草花(《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花,植物形态详"葎草"条。 【功用主治】①《现代实用中药》:"治肺结核。"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肺病咳嗽,大叶肺炎。" 【…

  • 白微_白微的功效与作用_白薇提取物的作用点

    基础信息 别名: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白龙须、龙胆白薇、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性味:味苦;咸;性寒 功…

  • 椒蒿_椒蒿有哪些副作用_椒蒿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灰蒿、蛇蒿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 原形态:龙蒿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