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子

【中文名】亚麻子(《本草图经》)

【类别】种子类

【异名】胡麻子(《博济方》),壁虱胡麻(《纲目》),亚麻仁(《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植物形态详"亚麻"条。

【采集】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晒干。

【药材】种子呈扁卵圆形,一侧较薄,一端钝圆,他端尖,并歪向一侧,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棕色,平滑而有光泽;扩大镜下可见微小的凹点,种脐位于尖端凹入部分,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除去后,可见棕色薄膜状的胚乳,其内面有2片一面平、一面突起的大形子叶,黄色,富油性,胚根朝向种子的尖端。浸在水中,表皮中的粘液膨胀而成一粘液套,包围整个种子。嚼之带粘液性,油样,气无。以色红棕、光亮、饱满、纯净者为佳。
主产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此外,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亦产。

本品在很多地区作"胡麻子"入药。考《本草》所载之胡麻,当是胡麻科植物脂麻,两者不可相混。参见"黑脂麻"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30~48%,蛋白质18~33%,粘质5~12%,糖12~26%,有机酸及维生素。此外,尚有少量的氰甙即亚麻苦甙。未成熟的种子含有淀粉,成熟时消失。

在常温下压榨得亚麻油为黄色的液体,气特异,味淡,在空气中质渐变浓,色渐加深,气与味亦渐增强。油中主要成分含亚麻酸21~45%,亚油酸25~59%,油酸15~20%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酯。此外,尚含阿魏酸廿烷基酯。

【药理作用】种子含粘胶及油,故有润滑、缓和刺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局部炎症。对其内服治疗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炎症,尚有不同意见。亚麻油有轻泻作用。亚麻苦甙对小肠的分泌、运动功能据云有调节作用;此甙可产生氰酸。本植物之氰酸含量可达0.17~1.5%;氰酸含量在O.008~0.08%时,对牲畜即属危险。制亚麻油或亚麻纤维时,可因其中含有某种刺激性物质,引起非过敏性皮炎。

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故用来预防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但在动物(兔)身上长期饲以亚油酸,对血胆甾醇水平、动脉的粥样病变并无特殊的保护作用(较向日葵油之效果差),临床效果也不显著。

【性味】甘,平。

①《本草图经》:"味甘,微温,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①《本草经疏》:"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经逢原》:"入阳明经。"

【功用主治】治麻风,皮肤痒疹,脱发,大便干燥。

①《本草图经》:"治大风疮癣。"

②《滇南本草》:"治肺痨。"

③《中药材手册》:"通大小肠,解毒止痛。治肠热、丹毒。"

④《药材学》:"治肺痈吐脓血。"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种子及根:平肝,顺气,通肠。治睾丸炎,疝气,慢性肝炎,肝风头痛,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大风疾,遍身瘾疹瘙痒:胡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荆子各半两(一处同炒,令烟出为度),苦参半两,瓜蒌根、防风(去芦)各半两,白蒺藜半两。上八味,同杵为末,每十五钱药末,入轻粉二钱,一处拌匀。每服-钱生末,调茶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服药后五、七日间,先于齿牙缝内,出臭黄涎,浑身疼痛,次后,便利下脓血,此是病根。(《博济方》醉仙散)

②治溢脂性脱发:鲜柳枝、亚麻仁各一两。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③治咳嗽气喘:亚麻仁、文旦皮,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22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海螺

    海螺(《本草拾遗》) 【异名】假猪螺(《交州记》),顶头螺、海窝窝(《河北药材》)。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或其它侮产螺类的新鲜肉。 【动物形态】红螺(《纲目》)螺壳坚厚,壳高4…

  • 黄栎

    黄栎(《云南中草药》) 【异名】黄栗树(《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黄椆的树皮。 【植物形态】黄椆常绿乔木,高15~20米。树皮深灰色,呈不规则的纵裂;小枝有黄褐色绒毛…

  • 鸡麻

    鸡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双珠母。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 【植物形态】鸡麻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光滑,散生皮孔;小枝开展,无毛。叶对生,卵形至卵…

  • 鲟鱼

    鲟鱼(《本草拾遗》) 【异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 …

  • 红背叶

    红背叶(《广西中草药》) 【异名】红背娘、红帽顶(《广西中草药》),红罗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红背山麻杆的根、叶。 【植物形态】红背山麻杆灌木或小…

  • 下果藤_下果藤是中药吗_下果藤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吹风藤 性味:涩;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主发热;烧烫伤;疮疡;胃痛;风湿痛;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咀签的茎叶。 原形态…

  • 竹蠹虫

    竹蠹虫(《纲目》)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 【动物形态】竹蠹虫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

  • 芒小米草

    芒小米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芒小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芒小米草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通常中部以上有分歧。茎四方形,有微毛,无根生…

  • 红楤木

    红楤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异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射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

  • 灯心草根

    灯心草根(《开宝本草》)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灯心草"条。 【采集】夏、秋采取。 【性味】《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开宝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