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双眼龙

小叶双眼龙
(《广东中药》Ⅱ)

【异名】山辣蓼(《生草药手册》),桃叶双眼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巴豆的叶、根。

【植物形态】毛果巴豆
灌木,高1~1.5米,被灰黄色星状柔毛。叶互生,纸质;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通常长5~8厘米,有时长于此数之2倍,宽2~3厘米,先端短尖或锐尖或稍钝,边缘小锯齿上有腺点,基部阔楔形,近叶柄部有2腺点;被柔毛,老时上面近秃净;叶柄长6~10毫米。花单性;总状花序顶生,长7~16厘米;苞片小,锥尖,全缘;雄花簇生花序的上部,直径约2毫米,萼5裂,花瓣5片,矩圆形,雄蕊10~12,着生于被毛的花盘上;雌花数朵生于花序基部,萼5裂,长2毫米,花瓣极小,锥尖,子房被毛,3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2裂。蒴果径达1厘米,被星状茸毛与长的粗毛。花期5月。
生于山坡和灌丛中。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干燥叶带有少部分嫩枝,叶纸质,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叶面秃净,暗红色,背面被星状毛,黄绿色;边缘锯齿上有腺点,基出3脉,侧脉羽状,每边3~4,近叶柄部有腺点。气微。以枝少、无杂质者佳。
产广东。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酚类与三萜。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广东中药》Ⅱ:"辛,温。有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广东中药》Ⅱ:"驱风解毒。治蛇咬伤,皮肤瘙痒,风湿脚痛。"

②《广东中草药》:"祛风去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痹痛,产后风瘫,带状疱疹,跌打肿痛,脓肿,癝疽,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水煎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忌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2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美丽胡枝子根

    美丽胡枝子根(《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杖子的根。植物形态详"美丽胡枝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福建中草药》:"苦,平。" 【功用主治】清肺热,祛风…

  • 藤五加_藤五加有什么医用功效_藤五加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微苦;怀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强艋骨。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腰膝酸软,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皮肤温痒;阴囊湿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

  • 酸角

    酸角(《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酸饺(《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 【植物形态】酸豆常绿…

  • 螃蟹甲

    螃蟹甲(《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露木尔(藏名)。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螃蟹甲的块根。 【植物形态】螃蟹甲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被硬粗毛。根粗壮,分枝,侧根局部膨大…

  • 莼(《别录》) 【异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

  • 秦皮

    秦皮(《本经》) 【异名】岑皮(《淮南万毕术》),梣皮(《别录》),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药性论》),蜡树皮(《中药志》),苦榴皮(《全展选编·皮肤病》)。 【来源】为木犀科…

  • 云实根_云实根有毒性吗_云实根有用药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牛王茨根、阎王刺根 性味:苦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风湿痹痛,肝炎,痢疾,淋证,痈疽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

  • 酸石榴

    酸石榴(《纲目》) 【异名】醋石榴(《海上集验方》)。 【来源】为石榴料植物石榴的味酸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石榴皮"条。 【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石榴酸(即栝楼酸),尚含雌酮及雌二醇、…

  • 海虾

    海虾(《纲目》) 【异名】大红虾(《本草拾遗》)。 【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龙虾等海产虾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①对虾(《纲目》),又名:宁虾(《粤志》),明虾。体长…

  • 蝎子七

    蝎子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红蝎子七(《中国药学会沦文文摘集》,1962),红粉、猴子七(《陕西中草药》),野高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然波(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