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

莴苣
(《食疗本草》)

【异名】莴苣菜(《肘后方》),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蕂菜(《河北药材》)。

【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茎、叶。

【植物形态】莴苣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光滑无毛,嫩时呈棍棒状,肥大如笋,肉嫩脆味美。如不采收,则逐渐伸长而成花茎,于上部分枝开花。叶基部丛生;长椭圆形、倒卵形或舌状,亦有呈披针形者,全缘或边缘皱折,或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无恬;茎生叶互生,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有长梗,排列成顶生的圆锥状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花两性,全部为舌状花,舌片先端5齿裂,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卵形,扁平,海面具3条突出的纵棱,先端具喙。种子黑褐色或灰白色。花期夏季。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种子(莴苣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通常食用的莴苣,在品种方面有白莴笋、花叶莴笋、尖叶莴笋、紫叶莴笋等,大抵均因形色而有所分别。其中白莴笋的叶淡绿色,茎皮淡绿白色。殆即古代所称的"白苣",参见"白苣"条。

【采集】春季嫩茎肥大时采收。

【性味】苦甘,凉。

①《嘉祐本草》:"冷,微毒。"

②《日用本草》:"味苦,寒平。"

③《饮膳正要》:"苦,冷,无毒。"

④《医林纂要》:"苦甘,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撮要》:"手少阴经。"

【功用主治】治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

①《本草拾遗》:"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

②《日用本草》:"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

③《滇南本草》:"治冷积虫积,痰火凝结,气滞不通。"

④《纲目》:"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

⑤《医林纂要》:"泻心,去热,解燔炙火毒。"

⑥《随息居饮食谱》:"利便,析酲,消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

【宜忌】①《本草衍义》:"多食昏人眼。"

②《滇南本草》:"常食目痛,素有目疾者切忌。"

【选方】①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海上方》)

②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纲目》)

③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海上方》)

④治沙虱毒:敷莴苣莱汁。(《肘后方》)

⑥治蚰蜒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皂荚子大。以生曲少许,化破一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圣惠方》)

⑥治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自出。(《圣济总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46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盐麸叶

    盐麸叶(《开宝本草》)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酯、并没食子酸。 【性味】①《本草求原》:"酸咸,寒。" ②《陆川…

  • 剪刀股

    剪刀股(《救荒本草》) 【异名】假蒲公英(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蒲公英(《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剪刀股的全草。 【植物形态】剪刀股多年生草本,无毛,具匍茎。…

  • 小乌泡根

    小乌泡根(《重庆草药》) 【异名】马泡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乌藨子的根。 【植物形态】乌藨子落叶蔓生灌木。茎有灰色绒毛和红紫色腺毛,散生弯曲的钩刺。单叶互生,…

  • 蚌壳草根

    蚌壳草根(《红河中草药》) 【异名】咳嗽草、大铁扫把。 【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 【植物形态】半灌木千斤拔半灌木,幼枝被毛。单叶互生,矩卵形,长4~7厘米,宽3~4厘米…

  • 里白_里白的副作用_里白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行气止血;化瘀接骨。主胃脘痛;鼻衄;跌打损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 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3…

  • 龙虱

    龙虱(《纲目拾遗》) 【异名】水鳖虫(《江苏中药名实考》),射尿龟、尿缸贼(《陆川本草》),水龟子(《中药志》)。 【来源】为龙虱科昆虫东方潜龙虱的全虫 【动物形态】东方潜龙虱体长…

  • 山芙蓉_山芙蓉的副作用_山芙蓉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假芙蓉、白背木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解毒。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疖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长毛黄葵的根。 …

  • 土丁桂

    土丁桂(《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广州植物志》),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花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

  • 夜交藤_夜交藤的功效与作用_夜交藤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棋藤、首乌藤 性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 牛角三七_牛角三七的功效_牛角三七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夏兰、羊角七、鹿角七 性味:辛;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补肾健脑。主肺结核咯血;百日咳;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