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巢菜

小巢菜
(《纲目》)

【异名】翘摇(《本草拾遗》),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纲目》),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野麻豌(《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豆种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硬毛果野豌豆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细柔蔓生,几无毛或被稀柔毛,有棱,高10~30厘米。托叶一边有线形的齿或4~5个线形的齿,下面被稀柔毛。羽状复叶;小叶4-8对,线形或线矩形,长5~15毫米,宽1~4毫米,顶端截形或微凹,具细尖,基部狭楔形,两面无毛,叶轴末端有卷须,总状花序腋生,2~5花,较叶短;萼钟状,外面疏被短柔毛,萼齿5,等长,线针形;花冠白紫色,旗瓣椭圆形,翼瓣先端圆,与旗瓣等长,无耳,龙骨瓣比旗瓣短;雄蕊10(9+1),无耳;于房无柄,密被棕色长硬毛,花柱顶部四周被柔毛。荚果矩形,扁圆形,被棕色长硬毛。种子1~2颗,长8~10毫米。花果期3月下旬~5月下旬。
多野生于小麦田或山坡。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种子(漂摇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解表利湿,活血止血。治黄病、疟疾、鼻衄、白带。

①《食疗本草》:"利五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疗五种黄病。"

②《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生肌。"

③《纲目》:"止热疟,活血,平胃。"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解表,除湿热,止白带。"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5~2两。

【选方】①治五种黄病:翘摇生捣汁服一升,日二。(《食疗本草》)

②治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③治鼻衄不止:白翘摇研末煮醪糟服。(《四川中药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4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土茯苓

    土茯苓 【英文名】RHIZOMASMILACISGLABRAE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 番薯藤

    番薯藤(《岭南采药录》) 【异名】红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番薯"条。 【药理作用】叶子含胰岛素样成分,口服1克相当于440单…

  • 灵芝_灵芝是中药嘛_灵芝吃多了会怎样

    基础信息 别名:三秀、茵、芝、灵芝草、木灵芝、菌灵芝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硅肺;肿瘤 生长采…

  • 檀根

    檀根(《本草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黄檀的根皮。 【植物形态】黄檀,又名:檀、水檀(《本草拾遗》),望水檀(《群芳谱》)。乔木,高7~20米。树皮暗灰色,粗糙而成薄片剥落;小枝…

  • 鹿髓

    鹿髓(《别录》)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髓或脊髓。动物形态详"鹿茸"条。 【性味】《别录》:"味甘,温。" 【功用主治】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

  • 羽叶三七

    羽叶三七(《中国药植志》) 【异名】纽子三七(《中国药植志》),复羽裂参(《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羽叶竹节参(《中药志》),黄连三七(《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羽叶…

  • 疔毒草

    疔毒草(《吉林中草药》) 【异名】亚尔母堂(藏名)。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裂叶堇菜的全株。 【植物形态】裂叶堇菜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粗短,生数条黄白色较粗的须状根。叶簇生,具…

  • 都咸子

    都咸子(《本草拾遗》)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鸡腰果的果实。 【植物形态】鸡腰果,又名:都咸树(《南方草木状》),槚如树、心果树。常绿乔木,有乳状汁。叶互生,革质,长椭圆状卵形,或倒…

  • 水莲沙

    水莲沙(《峨嵋药植》) 【异名】栒刺木、岩楞子(《中国树木分类学》),高山带子白马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平枝灰栒子的枝叶或根。 【植物形态】平枝灰栒子落…

  • 木瓜核

    木瓜核(《纲目》) 【异名】木瓜子(《普济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种子。植物形态详"木瓜"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霍乱烦躁气急,每嚼七粒,温水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