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脚板

鹅脚板
(《峨嵋药植》)

【异名】苦爹菜(《植物学大辞典》),八月白(《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犁头草、香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锁匙、白花仔(《福建中草药》),六月寒、蛇咬革、羊膻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

【植物形态】异叶茴芹
多年生革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的分枝细长,被有绒毛或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有长柄或近无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状分裂至2回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的中间裂片圆卵形,先端渐尖,具小叶柄,各裂片的边缘具圆锯齿或尖锯齿;茎上部的叶窄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叶脉上有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块或具2~4片,小总苞片3~8个;伞梗6~12;花白色或绿色;花萼5;花瓣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花柱较花柱基长2~3倍,反折。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果棱显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个。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阴湿的山麓路边草丛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鹅脚板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

【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①《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③《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④《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⑤《陕甘宁肯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66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乌泡_大乌泡有什么作用_野生大乌泡能直接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老牛黄泡、乌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生长…

  • 马桑根

    【中药名】马桑根 ma sang gen   【别名】乌龙须、黑龙须。   【英文名】Radix Coriaria。   【药用部位】来源于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 nepa…

  • 楮茎

    楮茎(《别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构树的树枝。植物形态详"楮实"条。 【功用主治】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 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

  • 芸薹子

    芸薹子(《千金·食治》)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芸薹"条。 【采集】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种子类…

  • 牛舌草

    牛舌草(《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 【植物形态】齿果酸模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心形,…

  • 九节风_九节风的功效_九节风有医用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水麻 性味:微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主跌打损伤;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怒江冷水花的全草。 原形态:高大草本,高l-1.Sin。全株…

  • 帖根

    帖根(《纲目》) 【异名】?根(《别录》)。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的根。植物形态详"葛?汁"条。 【性味】江西《中草药学》:"甘,平。" 【功用主治】治病后体虚,关节酸痛,跌打…

  • 勾儿茶

    勾儿茶(《陕西中草药》) 【异名】牛脔子、铁包金、乌梢蛇。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牛鼻拳的根。 【植物形态】牛鼻拳藤状灌木,高约2米,全体无毛。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形,长3.7~7…

  • 地笋_地笋功效与作用_硬毛地笋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泽兰根、地瓜儿、地瓜、地蚕子、地笋子、地藕、野三七、水三七、旱藕 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益气利水。主衄血;吐血;产后腹痛;黄疸;朋肿;带下;气虚…

  • 油柑虫节

    油柑虫节(《岭南采药录》) 【异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采集】在虫未爬出前采回,用沸水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