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子

皂荚子
(《雷公炮炙论》)

【异名】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济方》),皂角核(《妇人良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药材】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89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臭梧桐_臭梧桐治什么病_臭梧桐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八角梧桐、楸叶常山、矮桐子、楸茶叶、百日红、臭牡丹、臭桐柴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

  • 猫爪草

    猫爪草(《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毛茛的块根。 【植物形态】小毛茛多年生小草本。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纺锤形,常数个聚集。茎高5~15…

  • 棕榈叶

    棕榈叶(《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化学成分】参见"棕榈皮"条。 【功用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劳伤,虚弱。" 【…

  • 木瓜─冥楂

      木瓜──冥楂  FructusChaenomelisSinensis  (英)ChineseFloweringquinceFruit  【别名】 光皮木瓜、土木瓜。   【来源…

  • 七鳃鳗_七鳃鳗是中药吗_七鳃鳗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通经活络;明目。主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

  • 水杨梅根_水杨梅根怎么入药_水杨梅根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头晕药根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肝炎;风湿关节痛;创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

  • 金丝杜仲

    金丝杜仲(《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黄皮杜仲(《云南中草药》),棉杜仲(《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云南卫矛的根、茎。 【植物形态】云南卫矛常绿灌木,高可达4米。根…

  • 豆蔻花

    豆蔻花(《饮片新参》)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花。植物形态详"白豆蔻"条。 【采集】夏季采。拣去花梗,晒干。 【药材】干燥花朵,呈扁压的长形块片,外表淡黄色,外面包被膜质状的花…

  • 黄木耳

    黄木耳(《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茂若色尔布(藏名)。 【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金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金耳担子果脑形,不规则的皱卷,基部狭窄,从树皮裂缝中长出,宽达3厘米,高…

  • 百草霜

    百草霜(《本草图经》) 【异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尘(《外台秘要方》),灶额上墨(《本草图经》),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