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鸭跖草

紫鸭跖草
(《广西中药志》)

【异名】血见愁(《广西中药志》),鸭舌草、本山金线连、鸭舌黄(《泉州本草》)。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露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紫露草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立。叶互生,披针形,长6~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长睫毛,上面暗绿色,边缘绿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二叉状的花序柄上,下具线状披针形苞片,长约7厘米;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2枚发商,3枚退化,另有1枚花丝短而纤细,无花药;雌蕊1,子房卵形,3室,花柱丝状而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有3条隆起棱线。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汉棕色。花期夏秋。
多栽培于庭园。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淡甘,性凉,有毒。"

【归经】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功用主治】活血,利水,消肿,散结,解毒。治痈疽肿毒,瘰疬结核,淋病。

①《广西中药志》:"活血,止血,解蛇毒。治蛇泡疮,疮疡,毒蛇咬伤,跌打,风湿。"

②《泉州本草》:"利水退癀,散结败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巴掌捣敷。(《泉州本草》)

②治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二两。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泉州本草》)

③治蛇泡疮:紫鸭跖草叶,煎衣洗。(《广西中药志》)

④治诸淋:鲜紫鸭跖草一至二两。合冰糖煎服。(《泉州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9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中文名】:白头翁―兴安白头翁【类别】:根类【英文名】:DahurianPulsatillaRoot【别名】:

  • 密蒙花

    【中文名】密蒙花(《开宝本草》) 【类别】花类 【异名】小锦花(《雷公炮炙论》),蒙花(《本草求真》),黄饭花(《南宁市药物志》),疙瘩皮树花(《中药材手册》),鸡骨头花(《四川中…

  • 理肺散_理肺散有什么禁忌_理肺散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接骨丹、小接骨、接骨草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肺止咳;续筋接骨。主肺炎;支气管炎;口腔炎;肺结核;骨折;咽喉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

  • 螳螂及桑螵蛸

    【中药名称】

  • 山枇杷叶

    山枇杷叶(《四川中药志》) 【来源】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山枇杷"条。 【性味】性平,味涩,无毒。 【功用主治】健胃,平喘。治风热鼻塞、咳嗽痰多及气喘心累。 【用法与…

  • 鹿角菜

    鹿角菜(《食性本草》) 【异名】猴葵,鹿角(《南越志》),纶(《通志》),赤菜(《闽书》),山花菜(《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海萝科植物海萝的藻体。 【植物形态】海萝藻体紫红色…

  • 香构_香构的主治功能_香构的作用和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藤构、娃娃皮、野棉皮、黄构皮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消热解毒。主咳喘;百日咳;痈肿疮毒;风火牙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小黄构的茎皮…

  • 鹿药

    鹿药(《千金·食治》) 【异名】九层楼、盘龙七(《贵州民间药物》),偏头七、螃蟹七、白窝儿七、狮子七(《陕西中草药》),山糜子(《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鹿药…

  • 五指毛桃根

    五指毛桃根(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南芪、土黄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土五加皮(《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 【植物形态】粗叶榕,又名…

  • 红花杜鹃

    红花杜鹃(《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打玛兴美多玛尔布(藏名)。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红花杜鹃的花。 【植物形态】红花杜鹃常绿灌木,高3~4米。枝褐绿色,无毛,老时表皮呈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