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鸭跖草

紫鸭跖草
(《广西中药志》)

【异名】血见愁(《广西中药志》),鸭舌草、本山金线连、鸭舌黄(《泉州本草》)。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露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紫露草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立。叶互生,披针形,长6~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长睫毛,上面暗绿色,边缘绿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二叉状的花序柄上,下具线状披针形苞片,长约7厘米;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2枚发商,3枚退化,另有1枚花丝短而纤细,无花药;雌蕊1,子房卵形,3室,花柱丝状而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有3条隆起棱线。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汉棕色。花期夏秋。
多栽培于庭园。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淡甘,性凉,有毒。"

【归经】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功用主治】活血,利水,消肿,散结,解毒。治痈疽肿毒,瘰疬结核,淋病。

①《广西中药志》:"活血,止血,解蛇毒。治蛇泡疮,疮疡,毒蛇咬伤,跌打,风湿。"

②《泉州本草》:"利水退癀,散结败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巴掌捣敷。(《泉州本草》)

②治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二两。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泉州本草》)

③治蛇泡疮:紫鸭跖草叶,煎衣洗。(《广西中药志》)

④治诸淋:鲜紫鸭跖草一至二两。合冰糖煎服。(《泉州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9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委陵菜_委陵菜的药理作用_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翻白菜、白头翁、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性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

  • 莕菜

    莕菜(《唐本草》) 【异名】荇菜(《诗经》),莕、接余(《尔稚》),菨余(《说文》),凫葵(《唐本草》),水镜草(《土宿本草》),荇丝菜、金莲儿、藕蔬菜(《救荒本草》),靥子菜(《…

  • 丝茅七_丝茅七有毒性吗_丝茅七吃多了会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鸦葱、茅草细辛、毛草七、倒扎草根、倒扎花、条参、水防风、仙茅参、猪尾巴、羊奶子、水风、独脚茅草、黄花地丁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风热感冒…

  • 落新妇

    落新妇(《本草经集注》) 【异名】小升麻(《本草拾遗》),术活(《四川中药志》),马尾参、山花七、阿根八、铁火钳(《贵州草药》)。红升麻、马尾参、野开麻、虎麻。 【来源】为虎耳草科…

  • 茄花

    茄花(《纲目》)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花,植物形态详"茄子"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金疮,牙痛。" 【选方】治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海上名方》)

  • 扶桑根

    扶桑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根。植物形态详"扶桑花"条。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功用主治】治月经不调,血崩,白浊,白带。 ①《民…

  • 云母

    云母(《本经》) 【异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本经》),云粉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千层玻(《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 【矿物形态】…

  • 钩藤

    钩藤(《本草原始》) 【异名】钓藤(《本草经集注》),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

  • 韭子

    韭子(《本草经集注》) 【异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植物形态详"韭菜"条。 【采集】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

  • 胖大海

    胖大海(《纲目拾遗》) 【异名】安南子、大洞果(《纲目拾遗》),胡大海、大发(张寿颐),通大海(《兽医国药及处方》),大海子(《中药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