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中药名称】紫花地丁
【拼音名】Zihuadiding
【英文名】HERBAVIOLAE

【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的干燥全草。
  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粘。

【鉴别】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粘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粘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9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五灵脂

    五灵脂(《开宝本草》) 【异名】药本(侯宁极《药谱》),寒号虫粪(《开宝本草》),寒雀粪(《中药志》)。 【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 【动物形态】①橙足鼯鼠,…

  • 陈仓米

    陈仓米(《食性本草》) 【异名】陈廩米(《别录》),陈米(《百一选方》),火米、老米、红粟(《纲目》)。 【来源】为储存年久的粳米. 【性味】甘淡,平. ①《别录》:"咸酸,温,无…

  • 旋覆花

    【中文名】:旋覆花【类别】:花类【英文名】:InulaFlower【别名】:金福花、金佛花、小黄花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的头状花序。…

  • 草香附

    草香附(《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拉冈(藏名)。 【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走茎灯心草的根茎。 【植物形态】走茎灯心草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根茎细长,常横卧,被褐色残存叶鞘…

  • 南瓜根

    南瓜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植物形态详"南瓜"条。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功用主治】利湿热,通乳汁。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

  • 青鱼

    青鱼(《本草经集注》) 【异名】鲭(《日华于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肉。 【动物形态】青鱼体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鱼大者长达1米以上。头部稍平扁。口端位…

  • 腾荷

    蘘荷(《别录》) 【异名】嘉草(《周礼》),猼月(《史记》),蒚蒩(《说文》),芋渠(《后汉书》),覆葅(《别录》),阳藿(《广西志》),阳荷(《黔志》),山姜、观音花(《浙江中药…

  • 绿结鸡骨

    绿结鸡骨(《陆川本草》) 【来源】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的骨。动物形态详"红毛鸡"条。 【性味】甘咸,微温。 【功用主治】强筋壮骨。治风湿骨痛,趺打伤积。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

  • 蛤壳_蛤壳的禁忌_蛤壳有没有不良反应

    基础信息 别名:海蛤壳 性味:味咸;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生长采…

  • 甘遂

    【中文名】甘遂(《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主田(《本经》),重泽、苦泽、甘泽、陵藁,甘藁、鬼丑(《吴普本草》),陵津(《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