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莲

竹叶莲
(《湖南药物志》)

【异名】地藕(《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竹叶花,又名:杜若。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横走,白色,节上生多数须根。茎直立,连花序高30~80厘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广倒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成短鞘抱茎,全缘,草质,上面粗糙,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散生细毛。圆锥花序顶生,有白色细毛,花梗轮生,通常有3~6轮;苞片狭卵形,膜质;花白色;花被6,外3片肥厚,内3片倒卵形,薄质;雄蕊6,花丝长,无毛;雌蕊子房3室,各室有少数胚珠。果实球形,稍肉质不开裂,成熟时蓝色,光亮而脆。花期夏季。
生于山谷林缘阴湿地。分布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功用主治】根茎:补肾。治腰痛,跌打损伤。全草:解毒消肿。

①《峨嵋药植》:"根茎:治跌打损伤,将根浸酒,半月后饮之。"

②《湖南药物志》:"根茎:养肾,益阴。"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腰痛:竹叶莲根茎三钱,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虫、蛇咬伤: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0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走马风_走马风有什么医用价值_走马风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牛耳草、员钟黄、水马胎、赶风茜、牛耳三稔、飞山虎、羊耳三稔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

  • 钓杆柴

    钓杆柴(《贵州草药》) 【异名】钓鱼竿。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 【植物形态】中华锈线梅灌木,高达2米。小枝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6厘米…

  • 粘人花根

    粘人花根(《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根,植物形态详"粘人花"条。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①《贵州民间药物》:"微温,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涩,…

  • 柳根

    柳根(《分类本草》) 【异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来…

  • 蟾蜍胆

    蟾蜍胆(《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胆。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化学成分】蟾蜍的胆汁成分,可分为高级胆汁酸与胆汁醇两部分。高级胆汁酸部分中有:三…

  • 酢浆草

    酢浆草(《唐本草》) 【异名】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

  • 黄水芋草

    黄水芋草(《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植物形态详"黄水芋"条。 【功用主治】治小儿癣疮。研末调菜油外搽。

  • 杜鹃花

    杜鹃花(《纲目》) 【异名】红踯躅(《洛阳花木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纲目》),艳山红(《分类草药性》),艳山花、山归来(《贵州民间方药集》),满山红、清明花(《江西民间…

  • 狸肉

    狸肉(《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豹猫,又名:狸(《诗经》),豾狸(《尔雅》郭填注),野猫(《圣惠方》),狸猫。外形似家猫。身长50~65厘米…

  • 苦荞头

    苦荞头(《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荞叶七(《陕西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苦荞麦(《纲目》),又名:万年荞、野南荞、鞑靼蓼、野荞麦。一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