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虫

洋虫
(《药性考》)

【异名】九龙虫(《纲目拾遗》)。

【来源】为拟步虫科昆虫洋虫的全虫。

【动物形态】洋虫
身体长椭圆形,长6毫米,暗黑色,有光泽,触角、口器、足红黑色。头散布颇密的小刻点,前端有横洼,两僻有小窝。眼颇大。触角粗,4~10节宽过于长,末节略较窄,较长,几乎呈圆形。前胸短,宽过于长,并不窄于鞘翅,前端窄,两端近基部略缩窄;背面两侧略洼,前端中间有时有小窝;后缘两端有宽而浅的凹;后角钝直角形,前角钝。小盾板钝倒卵形,散布极小刻点。鞘翅颇细长,刻点行细,行间有颇密刻点。腹部刻点密。成虫寿命约3个月。
分布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南太平洋菲吉群岛及我国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有饲养。

【性味】《纲目拾遗》:"性温。"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温中理气。治劳伤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噎膈反胃。

①《药性考》:"活吞数枚,止血,(治)劳怯。"

②《纲目拾遗》:"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治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儿夜啼,朱砂引;女童夜溺,枸杞引;少妇阴寒,附子引;痈疽发背,沉香末引;舌燥作渴,麦冬引;眼目闭痛,甘草引;耳鸣耳聋,当归引;感冒风寒,防风引;中湿瘟毒,苍术引;跌打损伤,全蝎引;酒醉伤人,葛花引;怒气伤人,沉香引;绞肠痧痛,青蒿引。以上诸症,俱用虫十四个,好陈酒冲服。"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吞、研末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五劳七伤:白茯苓三钱,洋虫七个。捣烂。每日空心酒冲服,以复元为止。

②治劳嗽:牛骨髓三钱,核桃肉三钱。共为末,入洋虫七个,再捣为丸,每丸三钱。每日五更衔化一丸。

③治吐血不止,喘息燥热:古墨研浓,贝母三分(研末),洋虫七个。陈酒冲服七次。

④治哮喘:洋虫九个。薄荷汤送。

⑤治胃痛心疼:洋虫七个。木香末冲酒服。

⑧治气痛:洋虫九个。槟榔汤送。

⑦治反胃膈食:生姜七片,装布袋内,入粪坑浸七日,取起,清水洗净,埋土中,一层姜,一层土,七日取起,用阴阳瓦焙干为末。每次一分,用洋虫七个,冲酒服三次。

⑧治伤食:洋虫九个。姜汤送。

⑨治膨胀:洋虫二十四个。薄荷、陈皮汤送。

⑩治痢疾:白痢用红糖,红痢用白糖,陈酒冲洋虫七个服。

⑾治中风不语:洋虫二十四个。薄荷、灯心汤送。

⑿治风瘫:洋虫九个。木香汤送。

⒀治急慢惊风:洋虫九个。薄荷、杏仁汤送。

⒁治小便不适:灯心、车前各七根,洋虫七个。陈酒冲服。

⒂治梦遗,白浊,血淋,白带;芡实三钱(微炒,研末),白果五枚(去皮、心)。先将药捣烂,再加淫羊藿二钱(去边),广皮二钱,韭子三钱同煎。用洋虫七个,酒冲服。

⒃治经水不调:香附、陈皮、益母草、当归,元胡索各八分。水煎和酒冲洋虫七个服之。久远者连服数次。

⒄治疟后寒热不调:洋虫七个。未发之先,冲酒服三次。

⒅治无名肿毒:洋虫十六个。陈酒送,五更服。

⒆治打伤:洋虫九个。黑枣薄荷汤送。

⒇治刀斧伤:洋虫捣敷。(选方出《纲目拾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21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胡桃根

    胡桃根(《重庆草药》)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采集】9~10月采。 【药理作用】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慢性便秘。 【性…

  • 白蔹子

    白蔹子(《药性论》)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白蔹"条。 【功用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敷…

  • 木姜子茎

    木姜子茎(《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茎枝。植物形态详"木姜子"条。 【采集】随时可采。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贵州民间…

  • 杏叶防风_杏叶防风治什么病_杏叶防风有什么用药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蜘蛛香、山当归、马蹄防风、九月白花草、满身串、三足蝉、白花草、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小羊膻、骚羊古、九牛燥、羊山臭、大寒药、消气草、兔耳防…

  • 蝌蚪

    蝌蚪(《本草拾遗》) 【异名】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蟆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

  • 鹤脑

    鹤脑(《纲目》) 【来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脑髓。动物形态详"鹤肉"条。 【功用主治】《抱朴子》:"(鹤脑)和天雄、葱实服之,令人目明。"

  • 荭草花

    荭草花(《纲目》) 【异名】水荭花(《摘元方》)。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植物形态详"荭草"条。 【药材】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

  • 野葡萄根_野葡萄根多吃有危害吗_野葡萄根的副作用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刺葡萄、千斤藤、山葡萄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疽疔疮;慢性骨髓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的根。 原形态:网脉葡萄木质藤…

  • 凤眼果壳

    凤眼果壳(《广东中药》Ⅱ) 【异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果壳。植物形态详"凤眼果"条。 【采集】秋季采集成熟果实,剥取…

  • 九牯牛_九牯牛的医用功效_九牯牛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黑酸杆、地柏、蓼草、羊耳朵、酸兰 性味:辛;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痛。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痨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倒毛蓼的全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