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子

油桐子
(《纲目》)

【异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

【植物形态】油桐(《品汇精要》),又名:罂子桐、虎子桐(《本草拾遗》),荏桐(《本草衍义》),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
落叶乔木,高3~10米。有粗壮无毛之枝,幼枝稍具长毛。叶互生,革质,卵状心脏形,长10~15厘米,宽6~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有时浅3裂,下面具疏毛或后变无毛,绿色有光泽;叶柄长4~10厘米,顶端有红紫色2腺体。花先叶开放,单性,雌雄同株;成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集小枝顶端;萼片2裂,绿色,具细毛;花瓣5,白色,覆瓦状排列,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内面无毛;雄花具雄蕊8~10,或可至12枚,排列呈2轮,外轮雄蕊着生于近基部的分离,内轮的较长而合生,花药橙红色;雌花子房有毛,3~5室,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顶端急尖,平滑,直径4~5厘米,内具种子3~5颗。种子阔卵圆形,背圆拱,腹部平。花期4~5月。果期10月。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油桐根)、叶(油桐叶)、花(桐子花)、未成熟的果实(气桐子)以及种子榨出的油(桐油)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化学成分】各地产的油桐子的一般组成虽有差异,但总的说,种子含油约35%,种仁含油约50~61%。另一报道,果实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质16.569%,水分3.742%,大部分的糖为非还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

油桐子榨油后的桐饼,尚含油3.1~6.6%,又含氮2.12%,磷1.13%。因含有能引起动物胃肠炎的毒性皂甙,故不作饲料而常用为肥料。此种有毒成分在油中溶度小,故桐饼的毒性远比桐油为大。据说,在70~100℃久热或在高压蒸气中2小时,该毒性成分能被破坏,但可能还含其他毒素。

种仁中蛋白质种类尚少研究,其能溶于水者,可能为一种磷糖蛋白质;又用稀盐酸、10%食盐水、0.2%氢氧化钠,曾分别分出几种蛋白质。桐饼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以精氨酸(10.87%)、缬氨酸(8.33%)、亮氨酸(7.67%)和苯丙氨酸(7.28%)等为多。

同属植物Aleuritesmontana的种子组成及其所产的油,都与油桐极相似。此植物的油名木油,国际上常称为中国木油,而油桐所产的油名为桐油。由于此二种油性质相似,故常混淆不清。木油中的桐酸含率为75%,比桐油的77%略低。

【性味】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②《纲目》:"味甘。"

【功用主治】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治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

①《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②《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催吐、镇咳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毒疮、疥癣。"

④《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治疥癣、烫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

【宜忌】《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精肉煎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②治疥癣:油桐果捣烂绞汁敷抹。

③治烫伤:油桐果捣烂绞汁,调冬蜜敷抹患处。

④治锈铁钉刺伤脚底:鲜油桐果和红糖捣烂敷贴。(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脓疱疮:嫩油桐果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丹毒:油桐壳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⑦治大小便不通:桐油树种子一粒。磨水服,大约半粒磨水一两。(《贵州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2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砖子苗

    砖子苗(《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玛玛机机(藏名)。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密穗砖子苗的全草。 【植物形态】密穗砖子苗粗壮、直立、秃净、多年生草本。秆疏丛生,高20~60厘米,锐…

  • 小金樱子

    小金樱子(《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小金樱"条。 【药材】果实圆形,直径0.5~1厘米;外表面深棕色,光滑无刺,有时具皱纹;基部附有细长果…

  • 银扁担

    银扁担(《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的根。 【植物形态】秦岭耧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深褐色,具多数须根。叶互生,2回3出复叶;小叶片菱状倒卵形或斜倒卵形,边…

  • 羊外肾_羊外肾吃多了有什么影响_羊外肾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羊石子、羊肾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助阳。主肾虚精亏;腰背疼痛;阳痿阴冷;遗精;滑精;淋浊;带下;消渴;尿频;疝气;睾丸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

  • 玳玳花

    玳玳花(《药材资料汇编》) 【异名】枳壳花(《草花谱》),代代花(《饮片新参》),酸橙花(《药材学》)。 【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玳玳花的花蕾。 【植物形态】玳玳花,又名:玳玳橘、回青…

  • 茯苓_茯苓的功效与作用_茯苓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

  • 枇杷_枇杷的副作用_枇杷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甘、酸;凉;无毒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渴。主肺热咳喘,吐逆,烦渴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 原形态:枇杷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

  • 白芷

    白芷(《本经》) 【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

  • 南板蓝叶_南板蓝叶的功效与作用_南板蓝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性味:味苦;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

  • 糜穰

    糜穰(《广济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植物形态详"黍米"条。 【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 【功用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多煮取浓汁,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