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

玉米须
(《四川中药志》)

【异名】玉麦须(《滇南本草》),玉蜀黍蕊(《现代实用中药》),棒子毛(《河北药材》)。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O.05%。还含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著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③降低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④利胆、止血作用
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甘。"

②《现代实用中药》:"甘,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功用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

【选方】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肾炎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部分病例连续服用6个月未见毒性副作用。

②治疗肾病综合征
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身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5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

③治疗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
曾治疗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鸟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须1~2两煎剂内服,2例分别于服用4小时及6小时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酱油样的血尿;以后黄疸减退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均曾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丙及输血。据观察,玉米须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31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荷包牡丹根_荷包牡丹根的功能主治_荷包牡丹根有没有不良反应

    基础信息 别名:土当归、活血草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痛。主金疮;疮毒及胃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茎。 原形态:荷包牡丹多年生草本…

  • 火油草_火油草的药用价值_火油草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走马风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主头头风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千头艾纳香的叶。 原形态:千头艾纳香高大…

  • 螺厣草

    螺厣草(《本草拾遗》) 【异名】镜面草(《杨氏家藏方》),蟢儿草、地连钱(《纲目拾遗》),抱树莲(《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抱石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山豆爿草、血草(《福…

  • 大风子

    大风子(《本草衍义补遗》) 【异名】大枫子(《品汇精要》)。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大风子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叶柄长1.2~1.5厘米;叶片线…

  • 青鳞鱼_青鳞鱼是中药吗_青鳞鱼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 性味: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主海蛇咬伤;缠腰火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 原形态:…

  • 小红蒜根_小红蒜根有哪些好处_小红蒜根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红葱头 性味:甘;辛;微温 功能主治:养血补虚;活血止血。主体虚乏力;头晕心悸;关节痛;跌打肿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阿鸢…

  • 栀子叶

    栀子叶(《本草求原》) 【异名】黄枝叶(《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植物形态详"栀子"条。 【化学成分】叶、叶柄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 【性味】苦涩,寒。 …

  • 麝香_麝香的功效_麝香吃多了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遗香、脐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四味臭、元寸香、臭子、腊子、香脐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

  • 姜露

    姜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植物形态参见"生姜"条。 【功用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温,3~5钱。

  • 向日葵子

    向日葵子(汪连仕《采药书》) 【异名】天葵子(《国药的药理学》),葵子(《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种子。 【植物形态】向日葵(《植物名实图考》),又名: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