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

罂粟壳
(《本草发挥》)

【异名】御米壳(《医学启源》),粟壳(《易简方》),烟斗斗、鸦片烟果果(《中药志》)。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植物形态详"罂粟"条。

【采集】4~6月采摘果实,破开,除去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的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有时破碎成片状。外表黄白色或浅棕色,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11~12条突起的残留柱头,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基部有短柄。果皮坚脆,木质。破开后,内表面呈践黄色,微有光泽,并有十几条假隔膜,上有棕黑色小点,为种子脱落的残痕。质轻而脆。气清香,味微苦。以个大、色黄白、质坚、皮厚者为佳。

【化学成分】壳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等生物碱。另含景天庚糖、D-甘露庚酮糖、内消旋肌醇及赤藓醇等。由愈合组织中得到:血根碱、二氢血根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木兰花碱、胆碱、隐品碱、原阿片碱。

【药理作用】参见"鸦片"条。

【炮制】酶罂粟壳: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去柄,飞刀丝,晒干。蜜罂粟壳:取罂粟壳丝,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罂粟壳丝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纲目》:"凡用(罂粟壳)以水洗润,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阴干细切,以米醋拌炒入药,也有蜜炙、蜜炒者。"

【性味】酸,平。

①《医学启源》:"味酸涩。"

②《纲目》:"酸涩,微寒,无毒。"

③《本草从新》:"酸涩,平。"

【归经】入肺、肾、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大肠,兼入肾。"

【功用主治】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

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

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

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

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

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滇南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②《纲目》:"得醋、乌梅、橘皮良。"

【选方】①治久嗽不止: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下。(《世医得效方》)

②治劳喘嗽不巳,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二钱,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论方》小百劳散)

③治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杯,煎七分,温服。(《经验方》)

④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称)、厚朴各三斤(去粗皮净称,用生姜汁淹一宿,炙令姜汁尽为度)。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鲊毒物三日。(《百一选方》百中散)

⑤治久痢不止:㈠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九,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纲目》)㈡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份,一份醋炒,一份蜜炒,一份生用,并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纲目》)

⑥治小儿久新吐泻,不思乳食,或成白痢:罂粟壳一两(炒),陈皮一两(炒),诃子一两(炮,去核),缩砂仁、甘草(炙)二钱。上为末,三岁半钱,米饮下,食前。(《普济方》罂粟散)

【名家论述】①李杲:"罂粟壳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

②《丹溪心法》:"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同。"

③《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按杨氏《直指方》云,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积痛,当止涩者,岂容不涩,不有此剂,何以对治乎?但要有辅佐耳。又王硕《易简方》云,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呕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制,加以乌梅,则用得法矣。"

④《本草经疏》:"罂粟壳,古方治嗽及泻痢、脱肛,遗精多用之,今人亦效尤辄用,殊为未妥。不知咳嗽惟肺虚无火或邪尽嗽不止者,用此敛其虚耗之气;若肺家火热盛,与夫风寒外邪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泻痢脱肛,由于下久滑脱肠虚不禁,遗精由于虚寒滑泄者,借其酸涩收敛之气,以固虚脱,如肠胃积滞尚多,湿热方炽,命门火盛,湿热下流为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呕吐不下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变证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40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大麦苗_大麦苗的用药禁忌_大麦苗有毒吗

    基础信息 性味:甘;辛;寒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护肤剑疮。主黄疸;小便不利;皮肤皲裂;冻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 原形态:大麦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

  • 黄皮

    黄皮 【性味】:辛甘酸、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胃。 【功效】:果实清心明目,健胃消食,核仁行气止痛。 【主治】:果实治烦渴,消化不良,胃脘饱胀;核仁治疝气;根治疝气痛和气…

  • 荭草_荭草的功能主治_荭草有没有不良反应

    基础信息 别名:游龙、红、茏古、岿、龙(艹颉)、红草、茏鼓、天蓼、石龙、大蓼、水红、水红花、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

  • 益智仁_益智仁吃多了有什么影响_益智仁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益智子、摘艼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

  • 鹦鹉_鹦鹉可以入药吗_鹦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干皋、鹦哥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主肺结核;肺虚久咳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鹦鹉科动物绯胸鹦鹉的肉。 原形态:绯胸鹦鹅,体长约30cm。雄…

  • 毛草龙_毛草龙服用禁忌_毛草龙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草里金钗、锁匙筒、水仙桃、针筒草、水秧草、水丁香、水香蕉、扫锅草、草龙、假黄车、假蕉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咽…

  • 乳香

    乳香(《别录》) 【异名】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 【来源】为橄…

  • 龙牙楤木叶_龙牙楤木叶治什么病_龙牙楤木叶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刺老鸦叶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泄泻;痢疾;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嫩叶及芽。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

  • 杜仲

    【中文名】杜仲(《本经》) 【类别】皮类 【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

  • 羊蹄

    羊蹄(《本经》) 【异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本经》),败毒菜根(《永类钤方》),羊蹄大黄(《庚辛玉册》),土大黄(《滇南本草》),牛舌根(《镇江府志》),牛舌大黄(《植物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