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桑白皮
(《药性论》)

【异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植物形态详"桑叶"条。

【采集】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黄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黄色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霉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微有豆腥气,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

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并含鞣质5.6%,粘液素9%。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剂2克/公斤灌胃,6小时内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较显著增加,7~24小时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
日人早年即报告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又称必须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压效果,根及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对兔皮下注射1克(生药)/公斤时,可使血压下降15~25毫米汞柱。从桑白皮中提得一种物质,给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血压立即显著下降;切断颈迷走神经或颈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离体蛙心、兴奋兔离体肠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断,故推测可能是乙酰胆碱样物质。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则为收缩。能兴奋离体兔子宫,轻度促进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动脉或静脉)给药对猫瞬膜收缩并无影响,但如直接涂于颈交感神经节上,则可抑制电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对水蛭背肌单用无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后再用,则可使水蛭背肌的紧张度有显著上升。此物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2.7毫克/公斤。据日人报道,中国产桑白皮的提取物较日本产者降压作用强,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胆碱样物质的成分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证明用桑白皮线缝合之伤口可无需拆线。

【炮制】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铜刀剥上青黄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用铜刀锉了,焙令干,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药力。此药恶铁并铅。"

【性味】甘,寒。

①《本经》:"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苦酸。"

【归经】入肺、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

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

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宜忌】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③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婪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葶苈子三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黄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钱,枸杞子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⑧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⑨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⑩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湖南药物志》)

⑿治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于损处。(《经验后方》)

【名家论述】①李杲:"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②《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③《药品化义》:"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故云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以此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肌肤邪热,浮风燥痒,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热壅,合沙参、黄芪止肠红下血皆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7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蚕豆_蚕豆的功效和作用_蚕豆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秬豆、湾豆、罗泛豆、夏豆、罗汉豆、川豆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解毒消肿。主膈食;水肿;疮毒 生长采…

  • 瓦楞子_瓦楞子有什么功效_瓦楞子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蚶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瘰疬;瘿瘤;症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

  • 熏衣草_熏衣草有什么危害_熏衣草的药用部位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痒。主头痛;头晕;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水火烫伤;风疹;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熏衣草的全草。 原形态:熏衣…

  • 铁杆地柏枝_铁杆地柏枝有什么功效_铁杆地柏枝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地柏叶、小凤尾草、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一炷香、臁疮药、风水草、金钱草、山蕨岩 性味: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血。主感冒咳嗽;肺结核;痢…

  • 马桑叶

    马桑叶(《本草便方》) 【来源】为马桑科植物马桑的叶。 【植物形态】马桑(《草木便方》),又名: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落叶灌木,高至6米。叶对生;椭…

  • 水苋菜_水苋菜治什么病_水苋菜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仙桃草、结筋草、水灵丹、节节花 性味: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除湿解毒。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

  • 干岩矸

    干岩矸(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毛黄堇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黄堇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形,肉质,灰黄色。茎单一或丛生,倾斜,茎叶均密被白色茸毛。根生叶柄较长,…

  • 龙葵根

    龙葵根(《本草图经》) 【来源】茄科植物龙葵的根,植物形态详"龙葵"条。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 【功用主治】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

  • 喜树叶_喜树叶能治病吗_喜树叶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疮疖肿;牛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叶。 原形态:喜树,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

  • 柠檬桉叶_柠檬桉叶有什么医用价值_柠檬桉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