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三七
(《纲目》)

【别名】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植物形态】人参三七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厘米,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厘米;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毫米;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

本植物的叶(三七叶)、花(三七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药材】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甘微苦,温。

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选方】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⒀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⒁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⒂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⒃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⒄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临床应用】①治疗心绞痛
每次口服o.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绞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除1例心绞痛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药数天无效而停药外,其余15例止痛疗效均满意。有4例原需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三七后即可停服;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3例服药后心率转缓;4例心电图轻度好转。实验结果证明,三七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上述作用,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因而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利因素。又据少数病例观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食前服,连续1月,对降低血脂及胆甾醇有一定效果。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药后觉精力旺盛,临床症状亦有所减轻。经血常规检查,血象无明显变化,对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②治疗咯血
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病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1次量为50~600毫升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1例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
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日服3次,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全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④治疗眼出血
应用1%三七液点眼,每日2~6次。或先用0.5%狄卡因点眼,再加少量2%普鲁卡因于1%三七液内,一同注入结膜下,每次0.1~0.3毫升,每日1次。观察12例外伤后或眼内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下)在1~2天内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上,不超过瞳孔中间线)在3~4天内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过中间线一直到前房全积血)多在第6天左右被吸收。最严重的全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内吸收。应用上述溶液,不论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均无不良反应。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76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古钮菜

    古钮菜(《南宁市药物志》) 【异名】白花菜、扣子草(《广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乌疔草、耳坠仔(《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少花龙葵的全草。 【植物形态】少花龙葵一…

  • 熊脑

    熊脑(《唐本草》)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脑髓。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疗诸聋。" ②《日华子本草》:"去白秃风屑,疗头旋并发落。" ③《本草蒙…

  • 百眼藤_百眼藤的功效与作用_百眼藤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爬山虎、五眼子、泥藤草、鸡眼藤、猪糠藤、爬山虎、咸鱼头、大甘草、小叶羊角藤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和胃化湿。主感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湿疹…

  • 佛指甲

    佛指甲(《滇南本草》) 【异名】瓦松(《滇南本草》),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佛指甲的茎叶。 【植物形态】佛指甲多年生…

  • 昆明堵喇

    昆明堵喇(《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草乌、黄草乌(《云南中草药选》),大草乌(《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昆明乌头的块根。 【植物形态】昆明乌头草本。块根2枚,长2.…

  • 琉璃草根

    琉璃草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倒提壶、大赖毛子。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 【植物形态】展枝倒提壶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株密生白绒毛。茎刚直,…

  • 秋枫木_秋枫木有治癌的功效吗_秋枫木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秋风、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大秋枫、过冬梨、重阳木 性味:味辛;涩;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瘀消积。主风湿骨痛;噎膈;反胃;痢疾 生长采收 …

  • 凤尾七_凤尾七的副作用_凤尾七是如何帮助病人的

    基础信息 别名:小丛红景天、凤尾草、凤凰草、香景天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益肾养肝;调经活血。主劳热骨蒸;干血痨;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

  • 牛乳

    牛乳(《本草经集注》)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甘,平。 ①《别录》:"微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无毒。" ③《唐本草》:…

  • 土香薷

    土香薷(《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满坡香、野荆芥(《贵州民间药物》),白花茵陈、香草(《江西中药》),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陕西植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