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牛筋草
(《纲目拾遗》)

【异名】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

【采集】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①《百草镜》:"行血,长力。"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

【选方】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9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蝉蜕

    蝉蜕(《药性论》) 【异名】蜩甲(《庄子》),蝉壳、伏蜟、枯蝉(《别录》),蜩蟟退皮(《本草拾遗》),蝉退壳(《圣惠方》),金牛儿(《卫生易简方》),蝉退(《眼科龙木论》),蝉衣(…

  • 金莲花

    金莲花(《纲目拾遗》) 【异名】旱金莲(《五台山志》),金梅草(《山西通志》),旱地莲、金芙蓉(《纲目拾遗》),金疙瘩(《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或亚洲金莲花的…

  • 田基黄_田基黄的副作用_田基黄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地耳草、斑鸠窝、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痧子草、光明草、莽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降龙草、七层塔、…

  • 石桢楠根

    石桢楠根(《峨嵋药植》) 【来源】为樟科植物四川钓樟的根。 【植物形态】四川钓樟,又名:石桢楠、兰花树。乔木,高达17米。叶纸质,线状长椭圆形,长14~16厘米,宽2~3厘米,基部…

  • 茯神

    茯神(《别录》) 【异名】伏神(《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药材】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

  • 香樟

    香樟(《红河中草药》) 【异名】樟木树。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 【植物形态】黄樟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

  • 马蔺叶

    马蔺叶(《纲目》) 【来源】驾尾科植物马蔺的叶片,植物形态详"马蔺子"条。 【性味】《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味酸咸。" 【功用主治】治喉痹,痈疽,淋病。 ①《本经》:"去白虫。" …

  • 鸡肚肠草

    鸡肚肠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小鸡草、鱼肚肠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 【植物形态】赛繁缕二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茎纤弱柔软,下部伏卧,节上生不定根…

  • 婆婆指甲菜_婆婆指甲菜多吃有危害吗_婆婆指甲菜的副作用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性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

  • 青葙花

    青葙花(《江西本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植物形态详"青葙"条。 【性味】《江西草药》:"性微寒,味苦。" 【功用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