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子

牡荆子
(陶弘景)

【异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

【植物形态】牡荆(《广志》),又名:楚(《诗经》),荆(《广雅》),铺香、午时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布惊草、蚊香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细毛。叶对生,间有三叶轮生;掌状5出复叶,枝端的间有3出复叶;中间3小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具粗锯齿;两面绿色,并有细微油点,两面沿叶脉有短细毛,嫩叶背面毛较密;两侧小叶卵形,长为中间小叶的1/4~2/4;总叶柄长3~6厘米,密被黄色细毛。圆锥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至30厘米,密被粉状细毛;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花萼钟状,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长约6毫米或稍长,外面细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头2裂。浆果黑色,宿萼包蔽过半。花期7~8月。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牡荆根)、茎(牡荆茎)、叶(牡荆叶)、茎汁(牡荆沥)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飏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

【药材】干燥的果实梨形或卵形,长3~4毫米,直径约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状,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表面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多被有宿萼,萼筒顶端5齿裂,外面有5条明显的肋纹,并密枝灰白色短绒毛。果壳坚硬,内有黄白色种子数枚。气微弱,味淡。
产于江苏、广西、浙江、湖南等地。

【药理作用】25%煎液在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较弱。

【性味】辛微苦,温,

①《别录》:"味苦,温,"

②《纲目》:"辛,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庙,疝气,妇女白带。

①《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

②朱震亨:"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

③《国药提要》:"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肿。"

④《广西中药志》:"治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或浸酒。

【宜忌】《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选方】①治寒咳、哮咳:牡荆子四两。炒黄研末,每次二至三钱,每日三次,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②治中暑发痧:干牡荆果实五钱。水浓煎,或研末为丸,每次一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小肠疝气:牡荆子半斤(炒熟)。入酒一盏,煎一沸,热服。(《纲目》)

④治湿痰白蚀:牡荆子炒为末,每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

⑤治停乳奶胀:牡荆子四钱。研末,温开水加酒少许调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耳聋:牡荆子浸酒饮。(《纲目》)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咳喘
观察小儿迁延性气管炎所致的咳喘22例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36例,结果在3~4天内分别有18例和23例咳喘消失,3例和7例咳喘明显减轻,其余无效。其中有合并症的11例,治后9例痊愈,2例无效。对再发病例应用仍然有效,但对急性期效果较差。认为牡荆子有化痰止喘作用,能促进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吸收,但抗菌力不强。对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所引起的咳嗽,可以减轻症状。治疗中部分患儿服药后略有出汗,余无副作用。用法:牡荆(叶、籽)1.5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加糖,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对有并发症的,结合辨证加用其它中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93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马桑叶_马桑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_马桑叶入药的禁忌和副作用说明

    基础信息 别名:马桑、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

  • 水贯众_水贯众的功效与作用_水贯众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贯众、小贯众 性味:苦;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驱虫;预防流感;乙脑;麻疹;腮腺炎。主痢疾;吐血;衄血;崩漏;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

  • 竹叶莲

    竹叶莲(《湖南药物志》) 【异名】地藕(《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竹叶花,又名:杜若。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横走,白色,节上生多数须根…

  • 灯盏细辛_灯盏细辛是中药吗_灯盏细辛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地顶草、灯盏花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草、牙陷药、罐儿草 性味: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消积。主感冒;风湿痹痛;瘫痪;胃痛;牙痛;…

  • 红毛五加皮_红毛五加皮的功效_红毛五加皮的用量

    基础信息 别名:五爪刺、川加皮、刺加皮、五加皮、蜀五加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利水。主风寒湿痹;拘挛疼痈;艋骨痿软;足膝无力;心腹疼痛;疝气;跌打损…

  • 茄蒂_茄蒂的副作用_茄蒂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肠风下血;痈肿;对口疮;牙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

  • 桂花露

    桂花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 【功用主治】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

  • 金线草根_金线草根是中药吗_金线草根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海根、铁棱角三七、铁箍散、毛药、水线花根、蓼子七、土三七、铁拳头 性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咳嗽咯血;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痛…

  • 柞木皮

    柞木皮(《本草拾遗》) 【异名】孤奴、纳葛窊(《霉疠新书》)。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 【植物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凿子木(《纲目》),凿头木(《本草求原》…

  • 笔仔草

    笔仔草(《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