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

【中文名】:千金子(《开宝本草》)

【类别】:种子类

【英文名】:CaperEuphorbiaSeed

【异名】千两金、菩萨豆(《日华子本草》),续随子(《开宝本草》),联步(《斗门方》),滩板救(《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

【植物形态】续随子,又名:拒冬(《开宝本草》),半枝莲(《纲目拾遗》),千层楼、铁蜈蚣。
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全株微被白霜,内含乳汁。茎直立,分枝多。单叶交互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茎下部的叶较密,由下而上叶渐增大,线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6~12厘米,宽0.8~1.3厘米,基部近截形,先端渐尖,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通常4枝排成伞状,基部轮生叶状苞4片,每枝再叉状分枝,分枝处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钟形的苞叶2片;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萼状总苞内,总苞4~5裂;雄花仅具雄蕊1;雌花生于花序中央,雌蕊1,子房3室,花柱3,先端2歧。蒴果近球形,表面有褐黑两色相杂斑纹。花期4~7月。果期7~8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续随子叶)、茎中白色乳汁(续随子茎中白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间,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

【药材】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5~6毫米,直径约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网状皱纹,皱纹的凸起部深棕色,凹下部灰黑色,形成细斑点状,一侧具凹沟样种脊,顶端有小圆形微突起的合点,基部偏向种脊处有类白色的种阜,通常都巳脱落,而呈斜切面状。种皮薄而硬脆,内表面灰白色,有光泽。胚乳黄白色,富油质,包围着细小而直的胚,于叶2片.气无,味辛.以粒饱满、油性足者为佳。

主产河北、河南、浙江。此外,四川、辽宁、吉林、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炮制】千金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去壳取仁。千金霜:取拣净的千金子,搓去壳,碾碎,置蒸器内蒸透,用吸油纸包裹,压榨至油尽,碾细,过筛。

【化学成份】:种子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4mm,直径2~4mm。表面灰含巨大戟二萜醇3-十六烷酸酯(ingenol3-hexadecanoate)、7-羟基千金二萜醇(7-hydroxylathyrol)、γ-大戟甾醇(γ-euphol)、α-大戟烯醇(α-euphorbol)、七叶内酯(aesculetin)、七叶甙(aesculin)、续随二萜酯(euphorbiasteroid)、瑞香索(daphnetin)、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glucuronide)等。

【性味】辛,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辛,温,有毒。"

②《本草再新》:"辛,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膀胱经。

①《本草求真》:"入胃。"

②《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阳经。"

【功用主治】逐水消肿,破癥杀虫。治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癥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具抗肿瘤作用。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闭经。

①《蜀本草》:"治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

②《日华于本草》:"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敷一切恶疮疥癣。"

③《开宝本草》:"主妇人血结月闭,癥瘕痃癖,瘀血蛊毒,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

④《本草正》;"逐水杀虫。"

⑤江西《草药手册》:"治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钱。外用:研敷。

【宜忌】中气不足,大便溏泄及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虚损人不可多服。"

②《本草经疏》:"病人元气虚,脾胃弱,大便不固者禁用。"

【选方】①治水气:联步一两,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只可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人荆芥汤下。凡五更服之,至晚自止,后以厚朴汤补之,频吃益善。仍不用吃盐、醋一百日。(《斗门方》)

②治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服以白汤送下五十丸,以去陈莝。(《摘元方》)

③治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上二味,先研续随细,次入铅丹,同研匀,用少蜜和作团,盛瓷罐内密封,于阴处掘地坑埋之,上堆冰雪,惟多是妙,腊月合,至春末取出,研匀,别炼蜜丸如梧桐于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木通汤下,不拘时,甚者不过再服,要效速,即化破服。病急旋合亦得。(《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④治积聚癥块及涎积等:续随子三十枚(去皮),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匕(研)。上三味,先研续随子令烂;次下二味,合研匀细,以烧糯米软饭为丸,如鸡头大.每服先烧大枣一枚,剥去皮核,烂嚼,取药一丸,椎破并枣同用,冷腊茶清下。服盾便卧并不搜搅,至中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⑤解一切药毒,恶草、菰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马肉、河豚发毒,时行疫气,山岚瘴疟,急喉闭,缠喉风,脾病黄肿,赤眼疮疖,冲冒寒冒,热毒上攻,或自缢死、落水、打折伤死,但心头微暖未隔宿者,痈疽发背未破,鱼脐疮,诸般怒疮肿毒,汤火所伤,百虫、犬、鼠、蛇伤,打扑伤折:文蛤三两(淡红黄色者,捶碎,洗净),红芽大戟-两半(洗净),山茨菇二两(洗),续随子一两(去壳秤,研细,纸裹压去油,再研如白霜),麝香三分(研)。上将前三味焙干,为细末,入麝香;续随子研令匀,以糯米粥为丸,每料分作四十粒.(内服)用生姜、蜜水磨一粒灌之,(外用)水磨涂。(《百一选方》解毒万病丸,即《外科精要》紫金锭)

⑥治黑子,去疣赘:续随子熟时坏破之,以涂其上,便落。(《苦济方》)

⑦治蛇咬肿毒,闷欲死:重台六分,续随子七颗(去皮)。二物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敷咬处。(《海上集验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取新鲜千金子去壳捣泥装入胶囊,根据腹围大小决定用量。腹围较大者,每次2~3钱,早晨空腹服;5天服药1次。服药后30分钟有头晕、悉心或呕吐,继而有肠鸣腹泻,随之腹水渐退,腹围缩小。治疗21例,逐水效果显著,但服药后腹泻者达100%,呕吐者占45%左右,有的甚至吐出少量血液。为了减轻呕吐反应,曾制成肠溶胶囊内服,每次3~8粒(0.48~1.28钱),每日或隔日或隔几日服1次。使用结果,呕吐反应大大减少,且用药少,易吞服,药效快而猛,逐水效果不减.如腹痛及腹泻过剧时,可行对症治疗。千金子胶囊对肝,肾功能均无损害,但服药后应忌食碱、盐及不消化食物;症状改善后,应抓紧时机使用锑剂以根治血吸虫病。

②治疗毒蛇咬伤
取千金子20~30粒(小儿L酌减)捣烂,用米泔水调服。治疗160例,一般服1次,重者服3次即效。神昏者加龙胆草1两煎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0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寒莓叶

    寒莓叶(《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蔓生小灌木。茎常斜卧,高约3…

  • 冬里麻

    冬里麻(《峨嵋药植》) 【异名】柳莓(《植物学大辞典》),水麻(《中国树木分类学》),水麻柳(《贵州植药调查》),水苏麻(《贵州草药》)。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水麻的枝叶、根。 【…

  • 小过江龙_小过江龙是中药吗_小过江龙的成分分析

    基础信息 别名:小过山龙、卷柏 性味:苦;微辛;温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主肝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烫伤;外伤出血;筋骨疼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

  • 昆明鸡血藤

    昆明鸡血藤(《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网络鸡血藤(《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黄藤、蓝藤(《湖南野生植物》),硬壳藤、石柱藤、大肠藤(《广西中兽医药植》),芦藤、老鼠豆(《除害…

  • 丝瓜子

    丝瓜子(姚可成《食物本草》) 【异名】乌牛子(《纲目拾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秋季果实老熟后,在采制丝瓜络时,同时收集种子…

  • 搜山黄

    搜山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茎。 【植物形态】唐菖蒲,又名,菖兰、剑兰、菖蒲花、标杆花、谷穗花、荸荠莲。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球茎扁鱼形,被薄膜。茎直立…

  • 饭团根

    饭团根(《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入地麝香、过山香(《广西药植名录》),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根皮或根。植物形态…

  • 络石藤

    【中文名】络石藤(《本草拾遗》) 【类别】茎藤类 【异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

  • 小茄

    小茄(《贵州草药》) 【异名】小村金黄。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茄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茄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匍匐或倾斜,全体被土黄色柔毛。叶对生或互生;叶片卵形或…

  • 猪肚

    猪肚(《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胃。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温。 ①《别录》:"微温。" ②《纲目》:"甘,微温,无毒。" 【功用主治】补虚损,健脾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