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

【中文名】:天胡荽(《千金·食治》)

【类别】:全草类

【异名】鸡肠菜(《千金·食治》),滴滴金(《生草药性备要》),翳草(《医林纂要》),铺地锦(《潮州府志》),肺风草(《质问本草》),破铜钱(《植物名实图考》),满天星(《草木便方》),明镜草(《分类草药性》),翳子草、盘上芫茜(《岭南采药录》),细叶钱苗口(《广州植物志》),落地金钱(《贵州民间方药集》),过路蜈蚣草、鱼察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边灯盏(《广西中兽医药植》),天星草、猫爪草(《南宁市药物志》),地星宿(《贵阳民间药草》),伤寒草、鼠迹草(《广西中药志》),盆荽(《生草药实用撮要》),匿虫草、镜面草(《四川中药志》),遍地青、铜钱草、四片孔(《湖南药物志》),盆上芫茜、假芫茜(《广东中药》),小叶金钱草、小叶破铜钱、小叶钱凿草、野芹菜、克麻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遍地锦、蔡达草、地钱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净,阴干或鲜用。

【植物形态】天胡荽
多年生草本。茎纤弱细长,匍匐,平铺地上成片,秃净或近秃净;茎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圆形或近肾形,直径0.5~1.6厘米,基部心形,5~7浅裂,裂片短,有2~3个钝齿,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绿色或有柔毛,或两面均自光滑以至微有柔毛;叶柄纤弱,长0.5~9厘米。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伞梗长0.5~3厘米;总苞片4~10枚,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每伞形花序具花10~15朵,花无柄或有柄;萼齿缺乏;花瓣卵形,呈镊合状排列;绿白色。双悬果略呈心脏形,长1~1.25毫米,宽1.5~2毫米;分果侧面扁平,光滑或有斑点,背棱略锐。花期4~5月。
生于路旁草地较湿润之处。分布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四川、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集】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呈细圆柱形,外表淡黄或灰黄色。茎细长弯曲,黄绿色,节处残留细根或根痕。叶多皱缩或破碎,圆形或近肾形,掌状5~7浅裂或裂至叶片中部,淡绿色,具扭状叶柄。有香气。
产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本品在江西亦作金钱草入药,参见"江西金钱草"条。

在四川地区,毛叶天胡荽与本种同样使用。其叶片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深裂,疏被长柔毛或较多。

【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挥发油、香豆素。

【性味】苦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②《医林纂要》:"辛,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百日咳、尿路结石、脚癣、带状疱疹、结膜炎、丹毒。

①《千金·食治》:"疗痔。"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③《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外用捣涂酒渣鼻。"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⑦《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①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水吃,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广西中药志》)

④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药》)

⑤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红淋症:地星宿、萹蓄各四两。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小便不通: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贵阳民间药萆》)

⑩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医林纂要》)

⑾治风火眼痛:天胡荽、旱莲草各等分。捣烂敷。(《广西中药志》)

⑿治跌打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广西中药志》)

⒀治荨麻疹:天胡荽一至二两,捣汁以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⒁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钱,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渣饮之,将渣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岭南采药录》)

⒂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⒃治喉炎:天胡荽-至二两,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福建中草药》)

⒄治齿缝出血:鲜天胡荽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钟吐出,日含三至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⒅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捣涂。(《四川中药志》)

⒆治耳烂:满天星鲜草揉汁涂。(《四川中药志》)

⒇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
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数十例,服药3~5剂即退黄。服法:新鲜天胡荽(满天星)1~2两,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炖服。每剂炖2次,上、下午空腹各服1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20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南藤

    南藤(《开宝本草》) 【异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植物名实图考》),巴岩香(…

  • 地仙桃

    地仙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接骨仙桃草。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茎基部平卧,伸长,被粗毛,新枝自…

  • 秋木瓜

    秋木瓜(《滇南本草》) 【异名】木瓜(《滇南本草图谱》),酸木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香木瓜、皱皮木瓜(《成都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秋木…

  • 地龙_地龙的功效与作用_地龙的功效与作用痔疮

    基础信息 别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

  • 接骨木根

    接骨木根(《本草拾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接骨木"条。 【采集】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甘,平,无毒。" ②《四…

  • 菊花叶_菊花叶的功效_菊花叶有医用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容成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头风;目眩;疔疮;痈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叶。 原形态:菊多年生草本,高60-15…

  • 脐带_脐带的功效与作用_脐带的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坎气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益肾;纳气。主肾虚喘咳;虚劳赢弱;气血不足;盗汗久疟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脐带。 文献 出处:出自《…

  • 木奶果_木奶果是中药吗_木奶果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水赖、麦穗、蒜瓣果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祛湿解毒。主香港脚;稻田皮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木奶果的果实。 原形态:木奶果常绿乔木,高6-1…

  • 白毛藤

    白毛藤(《百草镜》) 【异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

  • 毛排钱草

    毛排钱草(《广西中药志》) 【异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鳞狸鳞的根及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鳞狸鳞又名:连里尾树。小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