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檀香
(《别录》)

【异名】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裕香(《纲目》)。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植物形态】檀香
常绿小乔木,高6~9米。具寄生根。树皮褐色,粗糙或有纵裂;多分枝,幼枝光滑无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无毛;叶柄长0.7~1厘米,光滑无毛。花腋生和顶生,为三歧式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对生,长约与花被管相等;花多数,小形,最初为淡黄色,后变为深锈紫色;花被钟形,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无毛;蜜腺4枚,略呈圆形,着生在花被管的中部,与花被片互生;雄蕊4,与蜜腺互生,略与雌蕊等长,花药2室,纵裂,花丝线形;子房半下位,花柱柱状,柱头3裂。核果球形,大小似樱桃核,成熟时黑色,肉质多汁,内果皮坚硬,具3短棱。种子圆形,光滑无毛。
野生或栽培。分布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本植物心材中的树脂(檀香泥)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

【药材】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多呈圆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锯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面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碎块折断后呈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味微苦。黄檀香色深,味较浓;白檀香质坚,色稍淡。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碗稍粗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者为佳。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化学成分】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3~5%。油含α-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90%以上,檀萜烯、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及少量的檀香萜酸、檀油酸、紫檀萜醛。

【炮制】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性味】辛,温。

①《日华子本草》:"热,无毒。"

②《珍珠囊》:"甘苦。"

③《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

②《本草通玄》:"脾,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①陶弘警:"消风肿。"

②《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④《珍珠囊》:"引胃气上升,进食。"

⑤《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

⑥《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宜忌】《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选方】①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②治心腹冷痛:白檀香三钱(为极细末),干姜五钱。泡汤调下。

③治噎膈饮食不入:白檀香一钱五分,茯苓,橘红各二钱。俱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

④治阴寒霍乱:白檀香、霍香梗、木香、肉桂各一钱五分。为极细末。每用一钱,炒姜五钱,泡汤调下。(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⑤解恶毒风肿:白檀香、沉香各一块,重一分,槟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盆中以水三盏细磨取尽,滤去滓,银石铫内煎沸,候温,分作三服。(《圣济总录》檀香饮)

【名家论述】①李杲:"檀香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②《本草述》:"白檀之用,在洁古云引胃气上升,进饮食,而时珍所谓治噎膈吐食,不几能升者又能降乎?东垣所说,白檀调气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而《日华子》更言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是则其调气不止在上焦而已也。总之,元气根于肾,畅于脾胃,统于肺,由下而升,即得从上而降,盖原其所自始,义固如是;而胸膈之上,咽喉之间,乃主气之肺,其所治在斯耳。第白檀功用,尽于东垣散冷气一语,如弘景消风热肿毒,亦即阳气之不能达于阴者,所郁聚为热风,是热之所化耳,无二义也,非谓其治冷又治热也。"

③《本草求真》:"白檀香,熏之清爽可爱,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21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蠵龟筒

    蠵龟筒(《纲目》) 【异名】鼋皮(《日华子本草》),蟕蠵壳、蟕蠵甲(《本草图经》)。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皮及鳞甲。 【动物形态】蠵龟(《纲目》),又名:灵龟(《尔雅》),蠵…

  • 杉蔓石松_杉蔓石松是中药吗_杉蔓石松多吃有影响吗

    基础信息 别名:伸筋草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单穗石松的全草。 原形态:植…

  • 一皮草

    一皮草(《峨嵋药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的全草。 【植物形态】扭瓦韦多年生草本,高不及40厘米。根状茎粗,长而横走,先端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渐尖,褐棕色,有齿,网…

  • 卫矛

    卫矛   【释名】 鬼箭、神箭。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产后败血(脐腹坚胀,恶露不快)。用当归(炒)、卫矛(去中心木)、红蓝花各一两。每服三钱,以酒一…

  • 野酒花_野酒花多吃有影响吗_野酒花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酒花、香蛇麻、啤酒花、蛇麻、忽布 性味:性苦;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安神;抗痨;利尿。主消化不;不思饮食;癔病;失眠;痨嗽;膀胱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

  • 绿南星_绿南星是中药嘛_绿南星吃多了会怎样

    基础信息 别名:天南星、白南星、南星七、螃蟹七、三甫莲、蛇芋头、山苞谷、三角莲、三步跳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解毒散结。主劳伤咳嗽;疥癣;痈疽 生长采收 来源:…

  • 光明盐

    光明盐(《唐本草》) 【异名】石盐(《唐本草》),圣石(《蜀本草》),水晶盐(《纲目》)。 【来源】为天然的食盐结晶。 【采集】全年可采,采得后刮净外面杂质即可。 【药材】多呈不规…

  • 扭肚藤_扭肚藤的副作用_扭肚藤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假素馨、白花菜、毛毛茶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风湿热痹;四肢肿痛;瘟疬;疮疥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

  • 葫芦茶

    葫芦茶(《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广西中兽医药植》),金剑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岭南草药志》),麻草、鲮鲤舌(《闽东本草…

  • 荔枝_荔枝可以入药吗_荔枝有什么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离支、荔支、荔枝子、离枝、丹荔、火山荔、丽枝、勒荔 性味:甘;酸;温 功能主治: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