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节

松节
(《本草经集注》)

【异名】黄松木节(《圣惠方》),油松节(《药材资料汇编》),松郎头(《药材学》)。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

【植物形态】①油松(《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短叶松、红皮松。
常绿乔木,高15~2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长椭圆形,棕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稀有3针一束的,较粗硬,长10~1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为暗灰色,外表常被薄粉层。花单性,雌雄同株,均为松球花序;雄球序长卵形,长1~1.5厘米,淡黄绿色,簇生于前一年小枝顶端;花开后成葇荑状,雄蕊多数;雌球序阔卵形,长7毫米,紫色,1~2枚着生于当年新枝顶端,多数珠鳞成螺旋状紧密排列,胚珠2枚;珠鳞下面有一小型苞片,与珠鳞分离。松球果卵形,长5~8厘米,直径3~5厘米,在枝上能宿存数年之久,鳞突较隆起,鳞脐亦突出,呈钝尖形。种子具翅,呈不十分规则之椭圆形,稍扁,紫褐色或褐色,具油汁胚乳。花期4~5月。果热期翌年9月。
生长于山坡。分布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河南、山东等地。

②马尾松,又名:山松(《生草药性备要》),青松、台湾赤松、铁甲松。
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红棕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红棕色,具宿存鳞片状叶枕,常翘起,较粗糙;冬芽长椭圆形,芽鳞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细长而柔韧,长13~20厘米,叶缘具细锯齿;叶鞘膜质,灰白色,永存。雄球序椭圆形至卵形,开后延长成葇荑状,黄色,雄蕊具2花粉囊;雌球序椭圆形,肉紫色。松球果卵状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2.5~4.5厘米,果鳞木质,鳞片盾菱形,鳞突较平坦,微具脊,鳞脐小而短,微凹或微凸。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长于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③云南松,又名:飞松。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幼时红褐色,渐老则呈灰褐色,深纵裂并呈片状剥落。枝轮生状;冬芽粗大,圆锥状卵形至圆柱形,红褐色,鳞片披针形,被有白色透明薄膜。叶针形,3针一束,长15~25厘米,边缘及中肋有细锯齿;叶鞘永存。雄球序聚生于当年生小枝的下部,黄色,圆柱形,长2~3厘米,外有一苞片承托;雌球序单生,近于幼枝顶端,鳞片紫褐色。松球果卵状圆锥形或椭圆状圆锥形,长4.5~10厘米,直径4.5~7厘米,成熟时咖啡龟;果鳞长圆形,鳞背稍隆起或显著隆起,鳞脐微凹。种子卵状或椭圆形,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11~12月。
生长于山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以上三种植物的幼根或根白皮(松根)、幼枝或幼枝尖端(松笔头)、叶(松叶)、花粉(松花粉),球果(松球)、树皮(松木皮)、树脂的加工品(松香)、木材中的松脂(松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之,经过选择修整,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松节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片状,大小粗细不等,一般长5~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横切面较粗糙,中心为淡棕色,边缘为深棕色而油润。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刺状。有松节油气,味微苦。以个大、棕红色、油性足者佳。
全国有松树分布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油松、马尾松的松节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少量挥发油(松节油)和树脂;挥发油含α-蒎烯及β-蒎烯约90%以上,另有少量l-莰烯。

【炮制】擘碎,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待软切片,晒干。或浸泡后置蒸笼内蒸透,乘热切片。

【性味】苦,温。

①《别录》:"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平,味微酸。"

④《纲目》:"苦,温,无毒。"

⑤《医林纂要》:"苦辛,温。"

⑥《本草再新》:"味甘苦,性温,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阳明、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损瘀血。

①《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②《日华子本草》:"治脚软骨节风。"

③《本草衍义补遗》:"炒焦治骨间病,能燥血中之湿。"

④《滇南本草》:"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骨。"

⑤《本草通玄》:"搜风舒筋。"

⑥《分类草药性》:"治鹤膝风,通气和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

【宜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①《本经逢原》:"血燥人忌服。"

②《本草从新》:"血虚人尤忌。"

【选方】①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松节三十斤(细锉,水四石煮取一石),猪椒叶三十斤(锉,煮如松节法);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斤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酘,勿令伤冷热。第一酘时下后诸药:柏子人五两,磁石十二两(末),独活十五两,天雄五两(炮),茵芋四两(炙),防风十两,秦艽六两,芎藭五两,人参四两,萆藓五两。上十味细切,内饭中炊之,如常酘法,酘足讫,封头四七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至醉吐。(《千金方》)

②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细,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孙用和)

③治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松节一斛,净洗,锉之,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又以水二斛煮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补缺肘后方》)

④治从高坠损,恶血攻心,胸膈烦闷:黄松木节五两(细锉)。用童子小便五合,醋五合,于砂盆内,以慢火炒,旋滴小便并醋,以尽为度,炒令干,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松节散)

⑤治牙齿历蠹,齿根黯黑:松节烧灰揩之。(《圣惠方》)

⑥治齿风,疼痛不止: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松节一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用五钱,以浆一(二)中盏,煎五、七沸,去滓,热含冷吐。(《圣惠方》槐白皮散)

⑦治水田皮炎:松节、艾叶各适量,制成松艾酒精,涂抹患处。(《全展选编·皮肤科》)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取油松的松头、松节、松针各半斤,当归2两,制成复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两次,每次3毫升;或穴位注射每日两次,每次1毫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风湿痛症204例,治愈33例,显效92例,有效66例,无效13例。此药似有祛风、镇静止痛、消炎等作用。以穴位注射效果较好。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3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金线鱼

    金线鱼(《滇南本草》) 【异名】洞鱼、波罗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小鲈鲤的肉。 【动物形态】小鲈鲤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体长约10余厘米。头…

  • 南五味子叶

    南五味子叶(《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叶。植物形态详"红木香"条。 【采集】全年可采。 【功用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背疮,鲜叶一握和冬蜜捣匀…

  • 牛毛毡

    牛毛毡(《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牛毛毡的全草。 【植物形态】牛毛毡一年生草本。匍匐根茎极细。秆丛生,极细密,高2~12厘米。叶鳞片状,具鞘,鞘微红色,膜质,管状,高5…

  • 粉霜

    粉霜(《品汇精要》) 【异名】白雪(《抱朴子》),水银霜、白灵砂(《纲目》),白粉霜(《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轻粉的精制品。 【制法】将轻粉纳于烧瓶中,密封瓶口,然后埋置于…

  • 木本胡枝子皮

    木本胡枝子皮(《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豆种植物绿叶胡枝子的茎皮。植物形态详"血人参"条。 【功用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因受雨淋,四肢骨节炎肿作痛,和白糖捣烂外敷。"

  • 蔊菜

    蔊菜(《纲目》) 【异名】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类草药性》),塘葛菜(《岭南采药录》),干油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石豇豆(《贵阳民间药草》),鸡肉菜、田葛菜(广州部…

  • 羌活鱼_羌活鱼的功效_羌活鱼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杉木鱼、雪血 性味:味辛;咸;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主肝胃气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 原形态:山溪鲵,体形呈圆柱形而略…

  • 盾果草_盾果草治什么病_盾果草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黑骨风、铺墙草、盾形草、野生地、猫条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肿;疔疮;咽喉疼痛;泄泻;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紫草科植物…

  • 龙利叶

    龙利叶(《岭南采药录》) 【异名】龙舌叶、龙味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龙脷叶(《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 【植物形态】龙利叶常绿小灌木,高达40…

  • 光头前胡_光头前胡的性味_光头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岩防风、棕包头、鸡肢前胡、独活、岩棕、官防风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降气止咳;定惊。主感冒;咳嗽;痰喘;胞闷;风湿痛;小儿惊风 生长采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