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藤

四方藤
(《广西中药志》)

【异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陆川本草》),蚂蝗藤、软筋藤、风藤(《广西药植名录》),方藤、红四方藤(《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四方藤的茎。

【植物形态】四方藤
木质藤本,长达10余米。茎,枝、叶柄锐四角形,幼嫩部分折断时常有丝状液汁,茎有节,暗紫红色或淡绿色。叶互生,卵形,大小不等,长至14厘米,宽至10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头,基部心形,边缘由侧脉延伸而呈小凸起,紫色;叶柄长达6厘米;卷须与叶对生,先端2叉,托叶2枚,方形。伞房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花萼杯状,绿色或稍染紫红色;花瓣4,矩圆状卵形,先端紫红色,长约3毫米;雄蕊4;雌蕊1,花柱锥尖,柱头全缘。浆果肉质,圆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于阔叶林中。

【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茎呈四角形条状,长50~70厘米,径5~18毫米,稍扭曲,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节间长7~20厘米,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皱纹。质坚韧。断面不整齐,皮部薄,木质部稍带红黄色,密具导管,木部射线极狭,髓部带紫色。

【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甘,平。

①《陆川本草》:"甘,寒。"

②《广西中药志》:"味微苦,性平。"

③《广西中草药》:"味微酸涩,性平。"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用主治】治风湿痛,跌打伤筋。

①《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②《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去瘀生新。治跌打内伤,筋络拘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外用:酒炒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瘀者勿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3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毛藤

    白毛藤(《百草镜》) 【异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

  • 土百部

    土百部(《中药材手册》) 【别名】千锤打(《四川中药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 【植物形态】羊齿天门冬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根簇生,粗壮…

  • 草木灰

    草木灰(《草木灰治疗大骨节病》) 【异名】冬灰、藜灰(《本经》),薪柴灰(《纲目》)。 【来源】为柴草烧成的灰。 【化学成分】因植物种类的不同,灰的分量及其组成也有差异。灰分少者近…

  • 米油_米油是中药吗_米油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粥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利水通淋。主脾虚赢瘦;肾亏不育;小便淋浊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 文献 出处:出自《本…

  • 散血藤_散血藤的入药方法_散血藤的药用部位

    基础信息 别名:利筋藤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疼痛,热毒疮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 原形态:白背钻地风落叶藤状灌木…

  • 山臭草_山臭草治什么病_山臭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闷头花、断肠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劳伤;胸脘刺痛;坐板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大叶…

  • 百部—蔓生百部

    【中文名】:百部—蔓生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JapaneseStemonaRoot【别名】:药虱药。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

  • 茅栗仁_茅栗仁有副作用吗_茅栗仁的主要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栭栗、挒栗、野栗子、毛凹栗子、金栗、野茅栗、毛栗、挒、栭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安神。主失眠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 原形态:落叶…

  • 大人血七

    大人血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野人血草,大金盆。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人血草的带根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人血草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厘米,含红色汁液,通常不分枝。基生叶…

  • 山慈姑

    山慈姑(《本草拾遗》) 【异名】金灯(《本草拾遗》),鹿蹄草(《经验方》),山茨菰(《百一选方》),山茨菇(《滇南本草》),朱姑、鬼灯檠(《纲目》),毛姑(《本草从新》),毛慈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