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牡蛎

土牡蛎
(《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

【动物形态】川南珠蚌
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约16厘米,高约7厘米,前部短圆,后部伸长;壳顶部大,位于壳的前部。壳层很厚,背缘达1厘米,前缘约5毫米。壳面棕褐色,环状的生长线密集,壳内壁珍珠层银白色,有光泽。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四川一带。

【采集】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

【药材】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多显枯松状态。壳片沉重厚实,腹面边缘较薄,顶部较厚。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角质层多已剥落,呈粉灰状,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并有较细的环纹;内表面亦银白色,有光泽,附有白色粉霜,细致,易粘手。质坚硬,击碎后,断面起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以色白、壳厚实,沉重、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

产于四川。

【炮制】去净泥沙,打碎,生用,或煅后研成粉末用,其粉在四川亦称为"蛤粉"。

【性味】咸涩,微寒,无毒。

【归经】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固精敛汗,散结软坚。治盗汗遗精,红崩白带,瘰疬结核,虚热外浮,头晕烦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肿弱者忌服。

【选方】①治阴虚阳亢,烦躁头晕,虚热外浮及盗汗遗精:土牡蛎、龙骨。煎汤服。

②治赤白带下:土牡蛎、山药、龙骨、海螵蛸、茜草。研末为丸服。(清带丸)

③治瘰疬结核:土牡蛎、贝母、夏枯草、玄参。研末为丸服。(消核丸)

④治自汗不止:土牡蛎、黄芪、麻黄根、浮麦。研末为散服。(牡蛎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40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苦地胆

    苦地胆(《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

  • 黑沙蒿子

    黑沙蒿子(《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植物形态详"黑沙蒿"条。 【功用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 【选方】治尿闭:黑沙蒿子五钱。水煎,冲红糖三至五钱,温服。

  • 花拐藤根

    花拐藤根(《泉州本草》)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 【植物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枝柔弱,平滑,圆柱形;幼枝微被短茸毛。叶对生,软纸质,近卵形或卵状长方…

  • 穇穗莎草_穇穗莎草的功能主治_穇穗莎草的成分分析

    基础信息 别名:三角草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主血热出血兼有瘀滞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植物穇穗莎草的全草。 原形态:穇穗莎草,多年生草本,高达1m。…

  • 花鱼

    花鱼(《滇南本草》) 【异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 【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 【动物形态】秉氏鲈鲤体形长而侧扁。长约20余厘米。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前突出…

  • 山刺柏

    山刺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 【植物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下垂,常有棱脊;冬芽显著。3叶轮生,线状披针形,…

  • 芦荟花

    芦荟花(《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花。植物形态详"芦荟叶"条。 【功用主治】治咳嗽,吐血,白浊。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

  • 葎草_葎草的使用禁忌_葎草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割人藤、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 性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

  • 蒲公英

    【中文名】蒲公英(《本草图经》) 【类别】全草类 【异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

  • 杜仲藤_杜仲藤吃多了有什么影响_杜仲藤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藤杜仲、红杜仲、土杜仲、白杜仲、软羌藤、白皮胶藤、九牛藤、鸡嘴藤、老鸦嘴、松筋藤、白胶藤、土续断、大种笔须藤、小白皮芯、结衣藤 性味:苦;微辛;性微温;小毒 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