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根

王瓜根
(《别录》)

【异名】土瓜根(《金匮要略》),堵拉、耗子枕头(《贵阳民间药草》),土花粉(《闽东本草》),山苦瓜(《全展选编·肿瘤》)。

【来源】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根,植物形态详"王瓜"条。

【采集】夏、秋间采挖。

【药材】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肥壮,白色,肉质,味极苦。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本草拾遗》:"有小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会约医镜》:"入心、肺、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泻热,生津,破血,消瘀。治热病炳渴,黄疸,热结便秘,或小便不利,经闭,癥癖,痈肿。

①《本经》:"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②《别录》:"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

③《唐本草》:"疗黄疸,破血。"

④《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癖,痞满,痰疟,取根及叶捣绞汁服。"

⑤《日华子本草》:"通血脉,主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排脓,热劳。治扑损,消瘀血,破癥癖,落胎。"

⑥《纲目》:"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疮。"

⑦《本草备要》:"泻热,利水,行血。治伤寒发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2~3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宜忌】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

《本草从新》:"实热壅滞者宜之,稍稍涉虚,切勿妄投。"

【选方】①治伤寒烦渴不止:土瓜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亦,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去滓温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②治黄疸变成黑疸:土瓜根汁,顿服一小升,平旦服,食后须汗,当小便出,愈,不尔再服。(《肘后方》)

③治黄疸,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得之因酒过伤:土瓜根一两,白石脂一两,桂心一两,栝蒌根一两,菟丝子一两(酒浸一日,曝干,别捣为末),牡蛎一两(烧为粉)。上药捣罗为散,每服,煮大麦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④治小便不通及关格: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取通。(《肘后方》)

⑤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吹入肛门内。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肘后方》)

⑥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分。上四味,扦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土瓜根散)

⑦治痈疽初起:土瓜根块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日服两次;渣和红糖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睾丸肿大:王瓜根二两,猪赤肉四两,加老酒适量炖服。(《闽东本草》)

⑨治风火咽喉肿痛,乳蛾:王瓜根,晒干,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吹于患处,口含片刻,吐去痰涎。日吹五、六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腹泻,痢疾:王瓜根二至三钱,十大功劳根一至二钱。水煎硒次,分服,每日一剂。

⑾治口腔破烂,咽喉肿痛:王瓜根二至三钱,切片,放入口内含,令其唾液流掉。每日含一至三次。

⑿治指疔:王瓜根研末,加烧酒调成糊状,用鸭毛蘸涂;或加入蟾酥适量,鸡蛋清一个调匀。频频涂患处,疗效更速。若已溃者,用根研末,加蜜糖调成饼状,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⒀治汤火伤:鲜王瓜根适量,加井或泉水擂成糊状涂。每日三至四次.

⒁治毒蛇咬伤:王瓜根适量,研细末,加井或泉水调成饼状敷患处;另取根用烧酒唐成乳状,频涂于伤口周围肿胀处。内服:王瓜根六钱至一两,水煎,一次服,每日一次;或用根研末,开水送服。(⑩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咽喉炎
采用离子导入法治疗40余例,均获得一定妓果,且无副作用。用法:取山苦瓜块根2两切碎,用30%酒精500毫升浸泡2~5天,将溶液滴在8x12厘米垫子上,置于前颈,接上电源阳极,后颈接上阴极,电流3~5毫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数天。

②用于止痛
取山苦瓜干根切片,成人每次1~2分,嚼烂吞服,根据病情决定每日用药次数。治疗外伤痛、手术后疼痛、胃肠道疼痛等65例,48例止痛,11例疼痛减轻。一般用药后5~30分钟见效,药效持续半小时至72小时

③其他
有用山苦瓜根中虫治疗疖痈。于秋末挖取山苦瓜块根,选有虫蛀痕迹者剥开取虫,泡于食醋中备用。用法:患处消毒后敷虫体于疮口和周围,再涂抹虫体浸泡液(醋),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症状好转后可隔日换药1次。治疗21例,疗效较明显;若加天南星、山苦瓜粉外敷,效果更好。又曾报道将山苦瓜制成山苦瓜液滴鼻,配合内服药,可治疗鼻咽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45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水蛭

    水蛭(《本经》) 【异名】蛭蝚、至掌、虮(《尔雅,),马蜞(陶弘景),马蛭(《唐本草》),蜞、马蟥(《本草图经》),马鳖(《本草衍义》),红蛭(《济生方》),蚂蝗蜞(《医林纂要》)…

  • 山矾花

    山矾花(《江西草药》) 【来源】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植物形态详"山矾叶"条。 【性味】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理气化痰。 【选方】治咳嗽、胸闷:山矾花三钱,陈皮二钱,菊花一钱。…

  • 石桢楠根

    石桢楠根(《峨嵋药植》) 【来源】为樟科植物四川钓樟的根。 【植物形态】四川钓樟,又名:石桢楠、兰花树。乔木,高达17米。叶纸质,线状长椭圆形,长14~16厘米,宽2~3厘米,基部…

  • 小萹蓄

    小萹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 【植物形态】腋花蓼一年生草本。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线条,节间通…

  • 芭蕉叶

    芭蕉叶(《纲目》)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淡,寒。 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无毒。" ②《江西草药》:"…

  • 问荆蝎(全蝎)

    【中药名称】全蝎【拼音名】

  • 紫薇叶

    紫薇叶(《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德新宁碱、德洒明碱、印车前胡碱、紫薇碱、双氢蔚剔雌拉亭、德考定碱。以上各…

  • 獐牙菜

    獐牙菜(《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当药(《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瘤毛獐牙菜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四棱形,带…

  • 山马蝗

    山马蝗(《植物名实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蚂蝗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蚂蝗小灌木,高达1米。茎基部直径2.5毫米,有棱角。3出复叶,顶端小叶片椭圆状菱形,先端短渐尖,钝,基部楔…

  • 一扫光

    一扫光 (《西藏常用中草药》) 【别名】榆古兴噶尔布(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一扫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扫光 多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株被白色短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