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苋

铁苋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植物名实图考》),六合草、半边珠(《草木便方》),野黄麻(《天宝本草》),王碗捧真珠、粪斗草(《福建民间草药》),血见愁(《安徽药材》),凤眼草(《药材资料汇编》),肉草、喷水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耳朵草、大青草(《江苏植药志》),猫眼草、蚬草(《南宁市药物志》),叶里藏珠、痢疾草(《江西民间草药》),野麻草(《闽南民间草药》),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四川中药志》),七盏灯(《重庆草药》),血布袋、布袋口(《中国药植图鉴》),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田螺草、海底藏珍珠(《湖南药物志》),藏珠草(《广东中药》Ⅱ),野六麻、野苦麻(《闽东本草》),猫眼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撮斗珍珠(《江西草药》),萤火虫草、野棉花、寒热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叶下双桃、叶里仙桃、金畚斗、野络麻、老鼠耳朵草、金盘野苋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含珠草(《广西中草药》),沙罐草(《陕西中草药》)、灯盏窝、草蚌含珠(《贵州草药》),山黄麻(《福建中草药》),麻子草(广东《医药科技动态》(8):3,1971)。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铁苋菜
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毛或近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极短,长2~10毫米,生于极小的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1~2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4裂;无花瓣;雄蕊8;子房3室。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于旷野、路边较湿润的地方。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各地。

【采集】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自根茎处作须状分出,茎表面灰紫色或灰棕色,长约30厘米,密被白色毛。质坚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中心有疏松的白色髓部或巳成空洞。茎上部残留叶片,多破碎皱缩。气微芳香,味淡。
主产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可能含有生物碱、甙类、还原性糖类或其他还原性物质、鞣质、淀粉、油脂或蜡等。

【药理作用】铁苋水煎液在体外对几种常见的痢疾杆菌都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效果好(试管内2倍稀释法),在稀释度为1:256时,不但有抑菌效力,且有杀菌作用。对舒氏和弗氏痢疾杆菌作用次之,对宋内氏痢疾杆菌效果最差。以铁苋制成的片剂,在体外亦有同样抗痢疾杆菌之效。50%铁苋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舒氏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琼脂平板法);其根,茎、叶中皆含抗菌成分,但对不同细菌,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其抗菌效力似有差异;铁苋醇提物亦有同样抗菌作用。

【性味】苦涩,平。

①《草木便方》:"辛。"

②《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平。"

④《河北中药手册》:"性凉,微甘苦。"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肺,大、小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杀虫,止血。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子宫出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为刀创要药。"

②《草木便方》:"止泻痢,治虚热,牙痛腮肿,二便热结。"

③《天宝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肠。红痢用酒下,白痢煎茶下。"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利二便。治腹泻,痢疾腹痛及食积饱胀。"

⑤《本草推陈》:"止血。适用于吐血、下血,刀疮,跌打伤等。"

⑥《中国药植图鉴》:"鲜草捣烂涂,治皮肤病;煎服,镇咳,治肺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泉州本草》:"孕妇忌用,老弱气虚者少用。"

【选方】①治痢疾坠胀:铁苋、辰砂草、过路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气喘:铁苋干品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皮炎,湿疹:铁苋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阿米巴痢疾:鲜铁苋菜根、鲜凤尾草根各一两,腹痛加鲜南瓜藤卷须五钱。水煎浓什,早晚空腹服。

⑤治外伤出血:鲜铁苋菜适量,白糖少许。捣烂外敷。

⑥治蛇咬伤:铁苋菜、半边莲、大青叶各一两。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⑦治跌打创伤:血见愁六钱至-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⑧治小儿疳积:鲜铁苋菜一至二两,和猪肝煎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小儿腹胀,睾丸肿大: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子宫出血:铁苋菜鲜品一至二两。捣汁服或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乳汁不足:铁苋菜鲜晶五钱至一两,或干品二至三钱。煎水,煮鱼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⑿治丹疹,湿疹:灯盏窝捣绒,取汁外擦。(《贵州草药》)

⒀治哮喘或咳血:灯盏窝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⒁治附骨疽瘘管:铁苋菜干品二至三两,勾儿茶干根茎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菌痢、肠炎
铁苋具有收敛、保护肠粘膜、消炎抑菌的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无不良副作用。据数十例至上千例的观察,治愈率均在95%以上。一般在用药2~3天内症状即获控制。大多在4~5天内粪检转阴性。用法:新鲜全草2两至0.5斤,干品0.5~2两,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或晒干研粉,每次1钱,日服3次;或制成片剂,每服4片(每片0.4克),每日4次。均以5~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煎液灌肠。对中毒性菌痢,需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
据27例较系统观察,用药2~6天(平均3.75天)症状全部消失,2~9天(平均5.2天)粪检转阴性。另报道110例亦获显效。用法:全草(干品)1~2两,水煎,每日2次分服。5~1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肠伤寒
每日用麻子草(全草鲜品)2两,制成煎液200毫升,2次分服。并可酌情加用消山虎,每次0.5~1两(干品)煎服,以助退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4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芥菜

    芥菜(《千金·食治》) 【异名】芥(《仪礼》),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笺》),皱叶芥(《纲目》),黄芥(《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莱的嫩茎叶。 【植物形态】…

  • 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 【植物形态】天山花楸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

  • 鹅毛

    鹅毛(《别录》)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羽毛,动物形态详"鹅肉"条。 【化学成分】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故附有油…

  • 竹叶参_竹叶参的副作用及禁忌_竹叶参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白龙须、竹叶七、白毛七、豪猪七、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百尾笋、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竹林消、倒竹伞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血;清…

  • 雉子筵根

    雉子筵根(《中草药通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雉子筵"条。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含主要有效成分d-儿茶精。 【药理作用】…

  • 牡蒿根

    牡蒿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植物形态详"牡蒿"条。 【性味】性温,味苦微甘。 【功用主治】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 【选方】①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

  • 井底泥

    井底泥(《本草经集注》) 【异名】井底沙(《证类本草》)。 【来源】为淤积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 【性味】寒。 ①《证类本草》:"至冷。" ②《本草经疏》:"味甘而大寒。" 【功用主…

  • 暴马子_暴马子可以入药吗_暴马子主要治疗什么

    基础信息 别名:白丁香、棒棒木、荷花丁香 性味:苦;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脏性浮肿 生长采收 来源:木犀科丁香属植物暴马丁香Syr…

  • 狭叶竹节参_狭叶竹节参可以入药吗_狭叶竹节参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竹根七、野三七、鸡头七、土三七、藏三七、三七、扣子七、竹节三七、峨三七、峨眉三七、芋儿七、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参、大竹根七 性味:味微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

  • 山樱桃核

    山樱桃核(《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山樱桃"条。 【化学成分】含皂甙。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发麻疹瘄痘,灭斑痕冻瘃。" 【用法与用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