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

土荆皮
(《药材资料汇编》)

【别名】土槿皮(《中药通报》3(4):156,1957),荆树皮(《中国药植志》),金钱松皮(《药材学》)。

【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树皮或根皮。

【植物形态】金钱松,又名:金松、水树、金叶松。
落叶乔木,高20~40米。茎干直立,枝轮生平展;长枝有纵纹细裂,叶散生其上,短枝有轮纹密生,叶簇生其上,作辐射状.叶线形,长约3~7厘米,宽1~2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狭,至秋后叶变金黄色。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荣荑状,下垂,黄色,数个或数十个聚生在小枝顶端,基部包有无数倒卵状楔形之膜质鳞片;雌花单生于有叶之短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鳞片组成。球果卵形,直立,长约5~7.5厘米,径约3~6厘米,鳞片木质,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微凹或钝头,基部心脏形,成热后脱落,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长尖,中部突起。种子每鳞2个,长8毫米,富油脂,有膜质长翅,与鳞片等长或梢短。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喜生于多阳光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多有栽培。

【采集】秋末剥取树皮或根皮、晒干。

【药材】①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块片状,长短大小不一,扭曲而稍卷,厚约3~6毫米。外表面粗糙有皱纹及横向灰白色皮孔。木栓灰黄色,常呈鳞片状剥落,显出红棕色皮部。内表面红棕色或黄白色,较平坦,有纵向纹理。质脆,易断,断面红褐色,外皮颗粒性,内皮纤维性。气微弱,味苦而涩。

②树皮大多呈条状或片状,厚约1厘米,外表暗棕色,作龟裂状,外皮甚厚;内表面较根皮为祖糙。以形大、黄褐色、有纤维质而无栓皮者为佳。

产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化学成分】含土槿皮酸、酚性成分、鞣质及色素。

【性味】《药材资料汇编》:"辛,温,有毒。"

【功用主治】杀虫,止痒。用于疥癣瘙痒。《药材资料汇编》:"治癣疥。"

【用法与用量】外用:浸酒涂擦或研末调敷。

【选方】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土荆皮一两,蛇床子一两,百部根一两,五倍子八钱,密陀僧六钱,轻粉二钱。共研细末备用。先以皂角煎水洗患处,再以元醋调药粉呈糊状,涂敷患部,上盖一层油纸,以保持药物潮润,每日换一次,直至痊愈。对病程短病情不太严重或散漫的患者,可用纱布包药糊,日擦数次,取得同样效果。(《中华皮肤科杂志》11(6):374,196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4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木香1

    木香(《本经》) 【异名】蜜香(《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乐府诗集》),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昔济方》)。 【来源】为菊种…

  • 梧桐根_梧桐根的用药禁忌_梧桐根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梧桐蔃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止血;解毒疗疮。主风湿关节疼痛;吐血;肠风下血;有经不调;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Fir…

  • 菴闾

    菴闾《本经》) 【异名】菴芦(《本草经集注》),菴闾草(《千金翼方》),菴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

  • 青木香2

    青木香2(《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木香(《云南中草药选》),理木香(《中药鉴别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膜缘木香及大理木香的根。 【植物形态】①厚叶木香多年生草本…

  • 公鱼_公鱼和白条的区别_公鱼可以生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弓鱼、工鱼、面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固冲止血;解毒。主虚痨;妇人劳损;崩中漏下,小狼谈热风痫;丹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大理裂腹…

  • 五爪风_五爪风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五爪藤 性味: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腰痛,鸡爪风及痧证。 生长采收 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五叶悬钩子的全草。 原形态:攀援状灌木。茎密生下向刚毛刺及…

  • 芒小米草

    芒小米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芒小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芒小米草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通常中部以上有分歧。茎四方形,有微毛,无根生…

  • 鹅脚板_鹅脚板的适用范围_鹅脚板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

  • 蓍实

    蓍实(《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植物形态详"一枝蒿"条。 【采集】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性味】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酸,无毒。" 【功用…

  • 樟树叶

    樟树叶(《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