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娠

荚娠
(《唐本草》)

【异名】?迷、挈檀(陆玑《诗疏》),羿先(《唐本草》),孩儿拳头(《救荒本草》)。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荚娠的茎、叶。

【植物形态】荚娠
落叶灌木,高达3米。茎直立,褐色,多分枝,冬芽具2外鳞,嫩枝有星状毛。单叶对生,膜质,叶片圆形至广卵形以至倒圆形,长6~8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突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脏形,叶缘具三角状锯齿;上面有疏毛,下面有星状毛及黄色鳞片状腺点;叶咏羽状,5~8对,直走叶缘;无托叶。聚伞花序多花,径8~12厘米,有星状毛;萼管短,具5齿,宿存;花冠裂片5,有毛;雄蕊5,长于花冠,药分离,2室;花柱短,柱头尖,3裂;子房下位。浆果状核果,广卵圆形,深红色,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或丘陵地区的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西、湖北、福建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荚娠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夏采收。

【性味】《唐本草》:"甘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小儿疳积。

《唐本草》:"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汁和粥以饲小儿,杀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选方】治小儿疳积:荚娠叶与茎一至二两,芡实五钱至一两。酌加水,煎三小时,加些白糖,吃芡实和汤。可以常服。(《福建民间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99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土箭芪

    土箭芪(《四川常用中草》)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一把香的根。 【植物形态】一把香,又名:长花荛花。灌木,高约1米。根长而略分枝,皮纤维多,表面棕黄色。茎直立,多分枝,幼枝密被灰色短…

  • 三楞筋骨草

    三楞筋骨草(《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的全草。 【植物形态】高秆珍珠茅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状茎木质而匍匐,被紫色鳞片,秆散生,三棱形。叶线形…

  • 鸡蛋参

    【药品名称】鸡蛋参【藏药名】尼哇【拼音名】Jidansheng【英文名】RHIZOMACODONOPSISCONVOLVULACEAE【标准编号】WS3-BC-005 【来源/处方…

  • 山慈姑

    山慈姑(《本草拾遗》) 【异名】金灯(《本草拾遗》),鹿蹄草(《经验方》),山茨菰(《百一选方》),山茨菇(《滇南本草》),朱姑、鬼灯檠(《纲目》),毛姑(《本草从新》),毛慈姑(…

  • 冬瓜藤

    冬瓜藤(《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槐物冬瓜的茎。植物形态详"冬瓜"条。 【采集】夏、秋采取。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功用主治】治肺热痰火,脱肛。 …

  • 青稞_青稞是中药吗_青稞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青稞麦、油麦、莜麦 性味:咸;平凉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脾胃气虚;四肢无力;大便稀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稞的种仁。 原形态:青稞,一年生草本…

  • 冂莶

    冂莶(《唐本草》) 【异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母(《…

  • 香樟

    香樟(《红河中草药》) 【异名】樟木树。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 【植物形态】黄樟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

  • 陈芥菜卤汁

    陈芥菜卤汁(《纲目拾遗》) 【异名】腌芥卤(《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腌芥菜的陈年卤汁。参见"芥菜"条。 【性味】《纲目拾遗》:"味咸,性凉。" 【功用主治】清热化痰。治肺痈…

  • 太白参_太白参可以入药吗_太白参的作用与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煤参、太白洋参、黑洋参、太白阳参、黑参、黑白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主脾肾两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 生长采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