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灵枢·逆顺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血运行有逆(反常)顺(正常)之别,脉象有盛衰表现,针刺方法有总的原则,我能知道这些道理吗?

  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伯高答道:气血运行的逆顺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四季的五行规律相对应。脉象的盛衰表现,可以诊察气血的虚实变化。针刺方法总的运用原则,必须明了哪些疾病可以运用刺法,哪些不能运用,还有那些本可以运用刺法的但因过了时机已不可再用刺法了。

  黄帝曰:候之奈何?
  黄帝问:如何判断疾病是否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伯高回答说:《兵法》上说:“不可迎战士气非常高涨的敌军,不要出击阵容十分强大壮盛的部队”《刺法》上说:“热势炽盛的不能用刺法,大汗淋漓的不能用刺法,脉象盛大燥疾的急病不能用刺法,脉象和病情相反的也不能用刺法。”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
  黄帝问:怎样确定哪些疾病适宜运用刺法呢?

  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伯高回答说:好的医生,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施用针治;其次,在疾病初期,邪气尚未亢盛的时候,施用针治;再次,在邪气已经衰减而正气逐渐恢复,因势利导地施用针治。技术低劣的医生,在症状叠发时才予以针治,或是在病势正盛时予以针治,或是在病的外部表现与脉象相反时予以针治。所以说:“在邪气亢盛时不要施用刺法而损伤元气,在邪气衰减的时候进行针刺,就一定能把疾病治愈。”所以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予以治疗,而不是等疾病发露于外才予治疗。”就是这个意思。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9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三十二 灵枢·平人绝谷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人不饮食,一过七天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

  • 卷五 灵枢·根结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

  • 卷三十五 灵枢·胀论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  黄帝说:在寸口出现什么脉象是发生了胀病呢?   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岐伯说:脉象表现出大而坚或坚而涩的,就是发生了胀病。   …

  • 卷八十 灵枢·大惑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别本作转)独眩,披发长跪,俛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

  • 卷四十六 灵枢·五变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

  • 卷十一 灵枢·经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

  • 卷十四 灵枢·骨度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所说的人体经脉的长短,是依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呢?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

  • 卷三十四 灵枢·五乱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黄帝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其属性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原因能使…

  • 卷二十一 灵枢·寒热病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