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灵枢·海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臓,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先生讲过针刺之法,先生所讲的都离不开营卫气血。那么运行营卫气血的十二经脉,在内部联属于脏腑,在外部维系着肢节,先生能将十二经脉与四海结合起来谈一下吗?

  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岐伯说:人也有像自然界那样的四海和十二条大的河流,称为四海和十二经脉。自然界的河水都要流注到海中,海有东、西、南、北四大海,称为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
  黄帝说:人体四海是怎样与自然界的四海相应的呢?

  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岐伯说:人体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海与自然界的四海相对应。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
  黄帝说:这个见解真深远啊!先生把人体的四海与自然界的四海联系起来,我想听一下它们之间到底是如何相应的呢?

  岐伯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腧所在,四海定矣。
  岐伯说:必须首先明确地了解人身的阴阳、表里和经脉的注、输具体部位,然后才可以确定人体的四海。

  黄帝曰:定之奈何?
  黄帝说:是怎样确定的呢?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岐伯说:胃的功能是接受容纳饮食物,是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水谷之海,其注输部位,在上部是气冲穴,下部是足三里穴。冲脉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可以灌注五脏六腑和阴阳诸脉,故称为十二经之海(也称血海),其注输部位,在上部是大杼穴,在下部是上巨虚和下巨虚。膻中是宗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称为气海,其注输部位,在颈椎骨的上下(上是哑门穴、下是大椎穴),在前部是人迎穴。髓充满于脑,所以称为髓海,其注输部位,在上部是头顶骨正中(的百会穴),下部是风府穴。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
  黄帝说:以上这四海的功能,对于人体什么样算是正常与反常呢?怎样才能促进人的生命活动或者使人体虚弱衰败呢?

  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岐伯说:顺应自然规律就会生机旺盛,违背自然规律就会生机衰败;懂得顺应自然规律而调养就有利身体,不懂得顺应自然规律而调养就会有害身体。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
  黄帝说:人身四海的正常、反常有什么样表现呢?

  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岐伯说:气海邪气亢盛,就会出现胸中满闷,呼吸喘促,面色红赤;气海不足,就会出现呼吸短弱,讲话无力。血海邪气亢盛,就会觉得自己身体胀大,郁闷不舒,但也不知道是什么病;血海不足,总是觉得自己身体狭小,意志消沉,但是也说不出患了什么病。水谷之海邪气亢盛,就会出现腹部胀满;水谷之海不足,就会出现即使感觉到饥饿也不愿意进食。髓海邪气亢盛,则狂躁妄动,举止失常,其动作显得轻巧敏捷,皆非平日所能达到;髓海不足,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小腿酸软无力,眼目昏花而头昏闷,身体疲倦乏力嗜睡。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
  黄帝说:我已经了解四海正常、反常的表现了,那么又如何调理治疗四海异常呢?

  岐伯曰: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
  岐伯说:应当仔细地审查并掌握四海的注输部位(穴位),用针刺的方法来调理治疗四海的偏虚偏实的病证,补虚泻实,切忌不要违背虚证用补法和实证用泻法的治疗原则。能够遵循这样的治疗法则,人体就能健康;违背这样的治疗规律,人体就会败坏无救。

  黄帝曰:善。
  黄帝说:说得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1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十二 灵枢·经水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

  • 卷四十八 灵枢·禁服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

  • 卷七十四 灵枢·论疾诊尺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经过望色、切脉,只诊察患者的尺肤部,就可以说出疾病的原因,从外表了解内里的变化,怎…

  • 卷五十七 灵枢·水胀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与石水等病症,如何进行鉴别呢?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

  • 卷六 灵枢·寿夭刚柔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人体的先天禀赋,性情有的刚、有的柔,体质有的强、有的弱,寿命有的长、有的…

  • 卷三十八 灵枢·逆顺肥瘦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黄帝问岐伯说:我从先生这里听到了针刺治疗的道理,许多内容…

  • 卷九 灵枢·终始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凡是关于针刺的理论和方法,都在上古的《终始》篇中有了详尽而明了的阐述。明确掌握了《终始》篇的内容和含义,再以五脏为…

  • 卷五十五 灵枢·逆顺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血运行有逆(反常)顺(正常)之别,脉象有盛衰表现,针刺方法有总的原则,我能知道这些道理吗?…

  • 卷六十九 灵枢·忧患无言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黄帝问少师道:有人突然因忧愁恨怒,引起张口说话但不能发音,是人体内哪条通道被阻塞了?又是哪…

  • 卷三十一 灵枢·肠胃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黄帝问伯高道:我想要了解六腑如何输送谷物以及肠、胃的大小长短,能够容纳多少谷物,这些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