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灵枢·平人绝谷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人不饮食,一过七天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伯高说:请让我来说明其中的道理。胃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折皱屈曲伸展开可容纳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存留谷物常常为二斗,水为一斗五升,这样胃已经是满的了。上焦运动散发的精气,要靠胃输出水谷的精微来补充,这些水谷的精微迅速强有力地供应全身各部位,而下焦则向下清洗排泄水谷中的杂质到大小肠。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榖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肠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可以容纳谷物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又三分之二合。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榖一斗,水七升半;
  大肠周长四寸,直径一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可以容纳谷物一斗,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直肠周长八寸,直径二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可以容纳谷物九升三又八分之一合。

  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榖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榖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榖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榖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榖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榖、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肠胃总长度共五丈八尺四寸,总共能容纳水谷九斗二升一又三分之二合,这就是肠胃所能容纳水谷的总数。但一般人却不是肠胃中都充满水谷,因为胃中充满水谷时,肠中是空虚的,而当肠中充满胃中排出的水谷时,胃中空虚了,肠胃交替地虚和满,才使得气机上下升降正常,五脏安定,气血和脉络协调通畅,人们精神正常安定。所以,所谓人的神气,就是水谷的精气。因此,肠胃之中应常存谷物二斗,水一斗五升。一般人每天大便两次,每次排便二升半,一天中共排便五升,七天共排便三斗五升,这样就将留在肠胃中的水谷都排尽了。所以,一般人不吃不喝七天就死的原因,是因为水谷精气和津液都竭尽的缘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 灵枢·寒热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黄帝问岐伯道:发寒、发热的瘰疬症,多发生在颈部和腋下,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

  • 卷九 灵枢·终始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凡是关于针刺的理论和方法,都在上古的《终始》篇中有了详尽而明了的阐述。明确掌握了《终始》篇的内容和含义,再以五脏为…

  • 卷二十五 灵枢·病本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

  • 卷四十九 灵枢·五色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雷公向黄帝问道:(《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面部五种气色(青、赤、黄、白、黑)的变化,仅仅反应在明堂部位,是这样吗?弟子…

  • 卷五十九 灵枢·卫气失常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别本作蓄)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  黄帝问道:卫气留滞在腹中,蓄积而运行失常,无法到达它素常周流循行之处,人常…

  • 卷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

  • 卷五十一 灵枢·背俞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  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五脏的俞穴都处于背的什么部位。   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

  • 卷三十九 灵枢·血络论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  黄帝说:我想知道奇邪不在经脉的情况。   岐伯曰:血络是也。  岐伯说:(奇邪侵入经脉之前,先留滞在络脉,引起络脉的瘀血,)这就是血络。   …

  • 卷六十二 灵枢·动输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  黄帝问:在十二经脉中,唯独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这三条经脉搏动不止,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

  • 卷七十五 灵枢·刺节真邪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刺法有五节之分,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矇,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