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菜部·苦瓠

释名
苦瓠、匏瓜。

气味
(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
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
水肿,头面肿大。有好苦瓠白瓤,分捻如豆粒,以面裹住煮开。空心服七枚,当有水排出,人转瘦好愈。二年内忌咸物。又方:用苦瓠瓤一两,微炒,研末。每天服一钱,稀饭送下。
通身水肿。用苦瓠末(炒)二两、苦 苈五分,捣烂合成丸子,发啵豆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有水排出为止。又方:用苦瓠末五分、大枣七枚,合捣成丸。先服三丸,隔一小时左右,再服三丸,有水排出后更服一丸。
小便不通。有革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冷水送下。
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海外侨胞入鼻中亦有效。
牙痛。用壶卢子半升,加水五升煎成三升,含漱。和茎叶煎汁含漱亦可。
恶疮癣癞。用苦瓠一枚煮汁涂搽。
痔疮肿痛。用苦壶卢、苦荬煎汤,先薰后洗。洗后以熊胆、密陀僧、胆矾、片脑合研为末,敷患处。
耳出脓。有干瓠子一分、黄连半钱,共研为末。先耳揩净,海外侨胞末少许入耳。一天二次
一切瘘疮。用霜后收采和晒干的苦瓠花研为末,敷患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3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一 草部·杜若

    释名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

  • 卷八十四 木部·紫荆

    释名紫珠。皮名肉红、内消。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

  • 卷七 土部·蜣螂转丸

    释名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附方或用开水冲后只饮表层澄清的液汗,或烧成灰用酒…

  • 卷五十四 草部·苦参

    释名亦名苦 、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伤寒结…

  • 卷六十 菜部·苦瓜

    释名锦荔枝、癞葡萄。 气味(瓜)苦、寒、无毒。(子)苦、甘、无毒。 主治(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子)益气壮阳。

  • 卷一百八十四 草部·土茯苓

    释名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

  • 卷三十六 木部·诃黎勒

    释名诃子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

  • 卷十七 兽部·野猪

    气味肉:甘、平、无毒。 主治肉:治癫,补肌肤,益五脏,令人虚肥,不发风虚气。脂:炼净后,酒送服。一天服三次,令妇人多乳;素无服乳者亦下。又除风肿毒,治疥癣。

  • 卷五十一 石部·金牙石

    释名亦名黄牙石。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 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共药十二味。金牙石…

  • 卷二百三十九 草部·通脱木

    释名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甘、淡、寒、无毒。 主治水肿癃闭,明目退退热,泻肺,利小便。